手机小说 > 科幻小说 > 从知否开始 > 第 202章 召集群臣

第 202章 召集群臣

汴京皇宫,养心殿中。

永安帝,太后,以及朝中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已然悉数汇聚于此,卫允亦在其中。

太后往昔挂在脸上的从容和淡定,已然悉数消失,那张和蔼慈祥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庄严和肃穆。

永安帝亦是一脸的凝重,眉头紧缩,那宛若星空一般无垠深邃的眼眸之中,流转着浓浓的担忧。

看着养心殿中的众臣,永安帝沉声说道:“今日收到八百里加急军报,蜀地告急,吐蕃八万大军入侵蜀地,数日之内连下蜀边数城,破乡镇无数,杀我百姓,四处劫掠,蜀地边境已是一片哀鸿遍野。

如今蜀地大军汇聚在成都府内,占据地利之势,与吐蕃大军相抗,只是,蜀地各路府兵加上仅存的一万边军,亦不足五万之数,局势已然岌岌可危,不知诸公有何良策教朕?”

吐蕃?不可能!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是除了卫允之外所有大臣们的第一想法。

可随即他们便想到说这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永安帝,是当今天子,君无戏言,永安帝怎么会和他们开玩笑。

“陛下!当真是吐蕃进犯蜀地?是否是他国势力借吐蕃之名,犯我边疆,行图谋不轨之实?”

大相公韩章率先站了出来,发出自己心中的不解,此言一出,当即便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吐蕃的情况究竟如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若说是吐蕃出兵,而且还是八万大军,着实让人难以信服。

可韩章的话音刚落,卫允的师伯,也就是如今的工部尚书站了出了,沉声说道:“陛下,臣认为此时并非是追根溯源的时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该商议如何解蜀地的危局,待蜀地危机解决之后,再行追究内里的实情。”

“陛下!秦尚书所言甚是,臣附议!”兵部尚书当即表态,站出来支持秦大爷。

“臣附议!”

“陛下,臣附议!”

紧接着便是户部的陈尚书,兵部的左右侍郎,礼部尚书………………一时之间,从者如云。

永安帝亦深以为然的道:“朕也觉得秦爱卿言之有理,不知诸公有何良策,可解蜀地危局?”

众臣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却没人肯站出来说话。

这时,一直未曾说话的大理寺卿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如今之计,唯有调派大军前往蜀地支援,共御吐蕃大军!”

虽然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可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有了大理寺卿站出来吃了第一只螃蟹,后面就简单了。

当即兵部左侍郎便出声说都:“陛下,贵州和广西边军不能轻动,如今两国齐攻我朝,大理和交趾的国力虽弱,却也不能忽视,微臣认为贵州和广西边军不仅不能轻动,而且还得提高警惕,防备大理和交趾两国乘火打劫。”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严加防范,连吐蕃都敢出手,那其他的几国,又怎会没有可能。

永安帝道:“爱卿言之有理!”

“陛下,如今西北战事胶着,我朝大军与西夏对峙不下,互有胜负,如今伏老将军所领的南路大军已然攻下兰州,若是此时放弃兰州,令南路大军直接选择南下的话,虽然可以挽救蜀地危局,然南路大军先前所取得的成果亦全部付之一炬,如此未免太过得不偿失!且我等先前所议定之方略,亦将被全盘打乱!!”

“河北、山西、山东三路的大军亦不能动,如今辽帝耶律洪基始终不愿表态,或有拖延时间之嫌,若是北地大军一动,辽国兴兵南下的话,兵锋便可直指汴京,值此危急关头,不能出半点意外,陛下,咱们不得不防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便将如今面临的局势还有大周的情况都分析的头头是道。

兵部尚书又说道:“如今距离蜀地最近的就只剩下湖广、江西、以及广东这三路,若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援蜀地的话,或可调动这三路之地的府兵前往!”

当初荆襄之地的叛乱被限制在了四府之地,并未朝外波及,虽然对于民生颇有影响。

但是湖广一路的军备力量,除了那四府之外,其余州府见势不对,第一时间便做出了防备,倒是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不过这三路距离蜀地虽近,但是蜀道艰险,虽然历朝历代皆有修缮,不影响行走出入,但大军开拔,大批的粮草军械运输却颇受影响。

永安帝问道:“湖广、江西、以及广东这三路能够调动的府军能有多少?”

兵部尚书沉吟半晌,在脑海之中细细算了一下,才道:“回陛下,湖广如今能调动的大军只有一万左右,江西一路能够调动的大军约有两万,广东的少一些,只有一万五千左右!这三路能够调动的大军合计四万五千左右!”

广东地处偏僻,不如其余几路,能够调动的兵力少些也属正常,可江西一路,却也只能调动两兵力,只比广东多了五千,那就有些少了!

永安帝眉头微蹙,问道:“四万五千?三路之地的府军,竟只能调动四万五千人马?”

兵部尚书忙解释道:“陛下,这这已然是往好里说了,若是刨去军中的老弱的话,正当年的青壮军士约莫只有三万五千左右!”

兵部尚书越说,永安帝眉心的川字痕迹就越深,脸色也愈发的凝重,语气颇为不善的问:“三路之地,能够调动的大军竟四万五千,还有将近一万的老弱?我大周军制,竟糜烂至斯了吗?”

尤其是最后一句,已然带上了几分怒意,这也是永安帝自即位以来,第一次在众臣面前用上带着怒意的语气。

一旁的太后亦带着几分诧异,几分愠怒的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哀家需要一个解释!”

一国之君的永安帝,加上执掌玉玺,垂帘听政的当朝太后,此时此刻,竟异口同声的表示了自己的愤怒。

群臣纷纷噤若寒蝉!

兵部尚书忙出声解释道:“陛下,大娘娘,南方不同于咱们北地,虽然大周承平了数十年,未启战端。

然则北方靠近边疆,有强大的敌国在侧虎视,是以各路的府军不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低。

可南方不一样,南方处在大周腹地,虽然富庶,却也远离边疆,远离了敌国的威胁。

是以南方各路府军的数量皆不如北方,而且为了节省开支,减少军费的无端消耗,南方各路的府军平日亦不如北地的府军那般勤加训练。

请陛下明鉴,请大娘娘明鉴,南北两地府军的战力不可同日而语!若是让着三路兵马去救蜀地的话,只怕力有未逮!”

兵部尚书是个’老实人’,或者说这个时候,他很清楚让这三路的府兵硬着头皮顶上去的后果,索性不如先把事情交代清楚。

和吐蕃交战,可不同于上次镇压荆襄之地的叛乱。

那四府之地的叛乱,多是些强盗山贼,已经经过一些训练的私兵带领着一群被他们蛊惑,也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以前只知道耕田种地的普通百姓。

南方几路的府军虽然疏于训练,人员也是良莠不齐的,但终究是朝廷的制式军队,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总比那些乌合之众的叛军要强得多。

可吐蕃这次来袭的八万大军却完全不同,成都府过来的紧急军报里头已经说了很清楚了,八万大军,在数日之内,连下蜀地边境数城,正在朝着成都府逼近,颇有势如破竹之势。

而且在蜀地边境驻扎的两万边军,也只剩下了一万多,或是被杀,或是被俘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还没有算已经沦陷的各州府被杀的府军们。

这样的吐蕃大军,绝不是荆襄之地那些乌合之众的叛军能够相比的。

永安帝和太后纷纷皱眉。

“若是在加上浙江、福建还有江南东路的府军呢?”永安帝问道。

“如此倒是能够凑出十万左右的人马,若是再加上蜀地本身的兵马,以两倍于吐蕃大军的兵力,再加上咱们占据地利的优势,当能解了蜀地之围!只是·······”

说着,兵部尚书却忽然有些犹豫。

“只是什么?爱卿直说便是!”永安帝颇为急切。

兵部尚书道:“只是若是将这六路府军调走了的话,若是南边再出什么乱子,只怕朝廷便腾不出手去解决了!”

永安帝和太后亦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显然,他们对于兵部尚书的这个提议也颇为认同,殿中众臣听罢之后,彼此之间用目光交流了一番,纷纷点头。

卫允亦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未虑胜,先虑败,先将最坏的结果考虑到,再来作出相应的布置,也能更加稳妥。

永安帝顿时有些语滞,刚准备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猛然醒转,扭头看向左手旁端坐着的曹太后,恭敬的问道:“不知太后有何高见?”

曹太后抬手扶额,不咸不淡的说道:“皇帝乃是一国之君,此等军国大事,皇帝自己决定便是!哀家并无什么高见!”

永安帝眼底闪过一丝无奈,才道:“如今蜀地之危已然到了火烧眉毛的关头,朕以为,为今之计,便是调动南境六路之地的府军,赶赴蜀地,解救蜀地之危。

至于南方各路,令各路通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以及各州府衙门,通力合作,严加防范有心之人趁此时兴风作浪!”

永安帝目光扫过殿中众臣,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喝道:“臣等附议!”卫允也觉得,方才永安帝所说的法子,便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了。

“好!”永安帝眉心的川字早已消失,脸上浮现出颇为自信的神情,望着殿中的众臣,朗声说道:“既然众卿都没有意见,那就·······”

“且慢!”永安帝的话刚说到一半,一声高喝,却忽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