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幼儿老师闯异界 > 53.科技魔法——伏打电池堆

53.科技魔法——伏打电池堆

林夕叫来将作监的若干人和材料,第一个想做的,就是无线电报机,没有通讯手段,玄义卫要想胜过伪元,那是痴心妄想。

电报机至少需要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是电池,或者手摇发电机,但是为了接收端稳定工作,电池仍然是必要的。

第二部分是发射机,好在现在没有电磁污染,只要振荡线圈功率大一点,发射短期来说,应该还可以凑活。

发射机和接收机都需要的是天线;

发射机还需要用弹簧和紫铜,制作发报按钮。

第三部分是接收机,接收机需要将无线电载波,检波出来,这就需要检波二极管,或者用矿石检波。

林夕一想,头都有点大了,不过,时不我待,他拿出纸张,开始边写边画,一边自己还念念叨叨:

“电池,可选类型?

第一种,伏打电池,所需要原料,圆铜片(金属Cu),园锌片(金属Zn),纸片,精盐的盐水(就是氯化钠NaCl),这个应该最容易实现,需要较高的电压,低电压没法驱动不带放大器的无线电振荡器......”

这时候,女将作的米三妹大着胆子说:“上人,您说的我们完全听不懂,你能不能慢一些,让我们大致能明白些,这样我们一会做东西,至少比较顺利一些。”

林夕蓦然回首:“米三妹?”

米三妹红着脸说:“谢上人还记得民女。”

林夕不仅莞尔:

“无需多礼,在格物致知的道路上,人人都能蒙上天的赐福,

在我们那里,格物致知后来被称为科学,分科教学和学习的意思。

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就是通过观察、研究,并且可重复的可靠的理论,当然,也有一些糟粕,只要存在利益集团,他们就会做这些事情。”

米三妹和宋敖兴、宋庆都愕然,不知道该怎么做。

林夕笑了笑,轻松地说:

“圣人的子弟,应当追求真理,胜过谎言,有能力维护团体、种群的生存,而不是陷于挣扎之中。

好了,今天说这些,你们收到就是收到,收不到,今后慢慢体会吧。

我现在边画边说,另外也需要请教你们怎么做。

嗯,只有你们三个可不行,木匠大匠、铜铁的大匠、油漆大匠、金器大匠、火工、火药、书记、绘画等等各样大匠,都拢过来,咱们时间太紧,必须马上出东西。”

宋敖兴边说:“如此内舱就不够了。”

宋庆说:“各样只要一个的话,应该是够的。”

米三妹什么话也没说,直接跑出去,不一会,带着一群人过来:“上人,铜匠、铁匠、金匠、木匠、绳匠、油漆匠、火工、火药匠、画工、厨头、书记,还带了两个书童。”

林夕点点头,夸奖道:“米三妹很好,行动力,很重要,你们要放下过去那些不好的繁文缛节和谨小慎微,我们的谨小慎微内应该用在安全上,而不是人事关系上的勾心斗角。”

林夕看看厨头,想起来了:“对了,我用的鸡鸭鹅的尾翎,拿来给每个人一支,不够的,厨头去继续拔一些来。画工找些木板,找些煮熟的大米粒,把麻纸上下两边,黏在之上,可以用尾翎笔蘸墨汁,画细线条,对,你们叫做铁线篆。”

【注:铁线篆为小篆书体之一,由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其书写方法与玉篆的书写方法基本相同,因笔画纤细如线刚劲如铁而得名。此篆书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宋代主要是宋体和瘦金体等字体,笔画都比较肥厚变化,不像铅笔、钢笔、圆珠笔始终如一,但是铁线篆用毛笔写,需要很好的控制,会严重影响书写和绘画的速度。林夕为了让大家迅速建立概念,故而用铁线篆的特征来强调和区别这之间的差别。】

林夕指导着米三妹,如何将一块一尺半见方的木板,覆盖上一张纸,然后把纸超长的一部分,在木板的边沿上,弯折了一下,然后,又把纸拿起来,在折缝处,横着压实,压平,然后,翻过纸张,用左手按着纸张一处折线,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起纸张的一角,向左手的右后侧移动,让准备裁下来的纸张掀起一角,在折缝处,形成一个撕拉点,然后左手拇指按压住撕拉点,另外四指按住被裁的纸张处,然后右手拇指和食指拉住折纸的边角,展开另外的三只手指,松松地压住翻卷起来的裁纸,保持住让撕拉点,逐渐撕开,称为一条撕拉切迹,在撕拉接近终点的时候,林夕左手的大拇指跟随者切线,滑了过来,纸张被撕开。

把被裁下的纸张,放在案几上,林夕取过几个煮熟的大米粒子,分别在木板上边沿左、中、右,三处,各自按下一粒米粒子,把剩下的三颗,分别按下在下边沿的左侧和右侧,然后用布擦了一下手指,把纸张对齐,覆盖。

做完了这些,把木板和纸张,对着大家举起来,循环展示了一圈。

这个动作很简单,难得是听懂这个意思,而边听边看,边学习,就简单的多。

米三妹首先自己照着做了一遍,然后就帮着其他人这么做。

林夕在纸张的右下角,画了一个方框,里面写上“简易伏打堆叠电池结构图”。

林夕说:

“我们首先要做一个电池,这个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电,是一样的东西。”

【注:繁体字里面電字,上面是一个雨字头,下面是一个电,通常指闪电。】

小小的船舱里面,大家低低声音的惊呼起来。

林夕在大家惊呼一会儿以后,接着说:

“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力量,但是我们首先要能够抓住他、运用它,进而了解它,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电的力量。而电池就是一个最好,也最方便的开始。”

林夕在自己的这张纸上,用爆炸透视图画法,画上靠右侧半部分,左面一块小木板,长条形竖着的——注明:左侧板;

然后中间画了一块小木板,也是长条形竖着的——注明:后立板;

然后右侧一块小木板,长条形竖着的——注明:右侧板;

接着底部一块小方木板,上面也用了一块小方木板。

接着,有很仔细地在左右两块木板——也就是左右侧板,靠上的边缘处内侧,画了一个浅槽,注明:盖板滑槽;

将上方的小方木板,标注——上盖板,引出了一个箭头,指向浅槽,然后又在浅槽方向,向右侧画了一个箭头和引线。

看了看,似乎觉得还凑合,又在正中偏左的垂直方向,画了一个长条状木板,注上——竖门板,然后,把长条状木板四边,都用笔画描绘出削薄一些的样子,接着把左右两块长条侧板靠左侧,也画出浅槽,标注——门板竖行滑槽。

想了想,又在上盖板,左右画出一个圆孔,大约小拇指粗细,标注——正负极引出线孔。

接着,林夕在纸张的画幅中间,从上到下,点出一条虚线。

在画幅的左侧,林夕从靠近纸张下部五分之一处,画出约两寸见方的小方片,引出一根线,标注到——方形铜片,但是奇怪的是,这个方形铜片左侧,又向上翻折,引出一条大约一寸宽的铜条,标注——导电铜带,直接向上引出,高度穿过了盖板的高度,继续穿出去两寸多,在靠近末端半寸多,向右折翻,然后画了一个洞眼,标注——固定孔,然后在边上,又画了一个铜片的夹子,架子里面,画出一圈一圈的东西,标注——弹簧圈。

林夕拍拍手,很是满意。

然后,继续画,在铜片上面一点空地上,画出一块小破布的样子,标注到——浸泡盐水的软布。

软布上面,继续又画了一个方形的块子,标注到——倭铅方块。

【?倭铅,?拼音wōqiān读做锌】

然后又是一块浸泡了盐水的软布。

接着上面又画了几个点点,最上面,画着一块倭铅,右边也留着小辫子,也想上翻折,然后画了一个洞眼,标注——固定孔,然后在边上,又画了一个铜片的夹子,架子里面,画出一圈一圈的东西,标注——弹簧圈。

画完以后,似乎意犹未尽,在倭铅那个空洞处,盖板上写下——正极;然后在铜片那个空洞处的盖板上,注明——负极。

全部画完以后,林夕放下笔,轻咳一声,对大家说:

“各位,现在向大家介绍第一个重要的格物致知成果——伏特电池堆。

这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在耶稣1800年那时候发明的,在早期被称为“电堆”。

那一年伏特把金属条浸入强酸溶液中时,他发现在两个金属条间产生了稳定而又强劲的电流。

他又用不同的金属进行实验,发现铜和锌是最合适的金属,锌也就是咱们现在的倭铅,并发明了伏特电池,而伏特电池即为现在的原电池的原型。

伏打最初的电池堆是由几组圆板对堆积而成,每一组圆板包括两种不同的金属板。

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著几张盐水泡过的布,潮湿的布具有导电的功能。

不过,我们现在需要拿着移动,而不是放在实验水面,所以,包装就做了改装——我们用方形的铜片和方形的倭铅片,中间放上待会有盐水泡过的湿布。

最下面的铜片,通过上面的引线,引导外面出来,上面的倭铅,也引导线出来。

铜和锌,组合形成每一对1.1伏特电压的电池,我们要堆36对。

各位同仁,现在让你们拿出手艺来,立刻制作这件东西。有什么问题吗?”

铜匠做说:“上人,倭铅谁来做?”

林夕看向宋敖兴,宋敖兴说:“船里想必还是有一点倭铅。”

林夕点点头:“先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