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城,北门。
这里是整个吴国包围圈最为薄弱的地方,也就是那个围三缺一的“一”。
关羽明白,在这条小路的中途,必然同样有着大量军队的埋伏。但是,却也只能如同飞蛾扑火一般狠狠地撞过去。
别无他途!
东、南、西三面,早已被大量吴军所包围,强行冲破只能是自取死路。当然了,现在用“吴军”来指代或许有些并不恰当,毕竟孙权还并没有成立吴国。
不过,在这乱世之中,除了极少数人之外,自然没有多少人对一个称呼耿耿于怀。更何况,江东之地本就是周朝时的吴国领地。吴军,也可以解释为吴地军队。
狭路相逢,是勇者胜!
这句话,没有任何毛病。而关羽的军队,从来也不曾缺乏挥刀拔剑的勇气。但是,有时候勇气这东西,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上万人的军队,那可都是武者,即便大多数都是处于一阶,进步缓慢的低级武者,那,也依然是武者,绝对不是凭借关羽一个中阶就能抗衡的。
尤其是结成军阵之后,凭借良好的配合,更加不是三五百人单纯地凭借勇气而能够冲得过去的。
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正面突围,只可能是幻想。
而从小路突围,即便明知在未知的路上,同样有大量的军队。但是,那毕竟是最后的机会,九死一生的“一”。
怎能不拼?
……
不多时,关平便已经集结齐了人马,而远处吴军的兵营之中也是人头攒动,借着最后一抹太阳的光辉隐约能够发现是在调度人马。
关羽看着面前仅剩的三百士兵,一个个虽然也对他的变化感到惊讶,但是都没有说什么,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本来呢,同样的话,关某几天前已经向诸位说过一遍,你们并没有离去。正常来说,关某是不会再说一遍的,因为,那可能是对诸位的不信任,是羞辱。”
“但是,就在刚刚,发生了一件震惊当世的事情。兄弟们,如今大争之世已经到来,灵气复苏,武者有了无限的未来。或许你们中有些人不知道灵气复苏意味着什么,但是看到我的模样,你们应该能猜得到,长生不老,不再只是梦想。”
“前几天,大家都决定继续跟随关某,那就是某的袍泽,某的生死弟兄。兄弟之间不应当有什么隐瞒的。所以,某也不妨告诉大家,前方的路,九死一生。想要离开的,关某不怪你,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更何况,如今之世,大家都有了无尽的未来。若是在这大争之世到来之前,用生命做了序幕的祭奠,岂不可惜?”
“一刻钟的时间!离开的,依然是关某的袍泽。某别无他求,若是今日突围失败,只愿大家日后成为强者,能为关某报仇雪恨!”
言罢,关羽翻身跨上赤兔马,手中倒提着即使在夜色中也依然泛着寒光的青龙偃月刀,静静地看着城门,沉默不语。
程凯和关平等人同样如此,以避免那些想要离开的人由于羞愧而选择留下。
关羽从来都是这么坦坦荡荡,不屑于做那些玩弄人心的手段。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关羽所做出的承诺,从来都不会让它成为笑话。
就如同,当年在桃园中的那个承诺。
……
转过身的程凯,紧紧地抿着嘴,同样沉默不语。
尽管说,程凯对于关羽这种坦荡、义气的性格十分佩服,也很感动。如果,这是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程凯都一定会不吝在豆瓣上评个五星。
但是,当这件事发生在自己面前时,尽管知道很不应该,但是程凯还是忍不住在心里腹诽关羽的“愚蠢”。
如此一来,突围的力量莫不是又要减弱几分,生还的希望更加渺茫?
都说了蝼蚁尚且贪生,为何你就不能贪生一次呢?明明也是两个眼睛一张嘴,不过同样是凡人罢了,为何就非得如此豪气?
当然,程凯也明白,这就是关羽的道,是他的信念,她所坚守的东西。与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同,关羽虽然没有“天下人”这么宏大的理念,但是对于他所认可的人,向来是“宁你负我,休我负你”。
这就是他的武道,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在死后上千年依然有着比生前更高地位的原因。
义之一字,有时候虽然很傻,但是,却更加直击灵魂。
……
然而,听着背后静谧之中时不时的脚步声、啜泣声和隐隐约约的低骂、解释,程凯蓦然有些理解了关羽的选择。
或许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因为对于生命的渴望而离开,但是同样有一大批士兵是由于对家庭、对亲人的责任与不舍。
他们虽然同样敬佩关羽,也愿意陪着关羽一起出生入死。死亡这种事情,很容易,不过是眼皮的一睁一闭,一闭不起。
但是,没有人是孤单生活在社会上的,都背负着这样那样的压力。家中双亲、襁褓幼子,以及独守的娇妻,都是他们不能轻易舍弃的羁绊。
死去,很容易,但是一想到死亡所带来的后果,给家庭带去的灾难与苦痛,便不再简单。如果是寻常的战场上,即便死亡还可以有一笔抚恤费让家中亲人生活得好一些。
可是,他们是荆州兵!
而荆州,已经沦陷了!他们的妻儿老小全都在孙氏的统治之下!
一旦他们死了,家中再也没有顶梁柱,抚恤费也根本不可能发到家人手中。他们的死亡,带给家人的,不止精神上的痛苦,连物质上的补偿也没有!
他们该怎样生存下去?
乱世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家中本就困苦不堪。如今更是大争之世将临,天下大变,没有自己的亲人们真的能够生存得下去吗?
想想抚养了自己二十余年的双亲,含辛茹苦地将自己培养成人,含着泪将自己送上投军路。若是就这样死亡,不能给他们带去任何一点回报,来日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再见?
再想想自己那咿呀学语的儿子,也不知如今是否会说“爹”了。如果自己不能给他一丝一毫的东西,将他与母亲孤单地扔在世上,不知他会不会恨上自己?
死亡,很简单。但是,肩上的压力不允许他们做那么简单的事。
关羽理解他们,并且愿意为此面对更加凶险的局面。
他们也感激关羽的理解,但是却仍然不得不低头离去,从此与愧疚和自责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