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崇祯:嘿!大臣们太努力了! > 第58章新的人选

第58章新的人选

“太好了!”

温体仁激动的看着《天道群》发布的任务,差点老泪纵横!

“多谢仙师,弟子多谢仙师发布任务。”

最让他高兴的是,他好像掌握了《天道群》发布任务的规则。

只要做对大明有益的事,大多都会触发任务,然后获得奖励。

有了这个发现,温体仁激动的胡子乱颤,忍不住仰天狂笑。

“哈哈,真是太好了!”

房间外。

两个家丁听着房间里传来的大笑声,面面相觑。

老爷疯了吧?

……

朱由检编辑完给温体仁的消息,点击发送。

很快,他便看到了温体仁回来的消息。

【多谢仙师指点,弟子感激不尽。】

“既然感激,那就好好做个事吧!”

朱由检喃喃说道,心中却在想,整顿天津水师,该派谁去呢?

就在他心中所想的时候,门外传来一个声音。

“皇爷,李邦华奉旨求见。”

“哈哈!”

朱由检听到外面的名字,顿时大喜。

他正发愁派谁去整顿天津水军,这人选不就来了吗?

李邦华为人正直,在朝中的时候,曾经提过不少对朝廷有益的建议,而且当时崇祯皇帝对他也很信任。

只不过,这老头子也有些倒霉!

原本他做的好好的,崇祯皇帝也很信任他,直接封他为兵部尚书。

当年清兵入关,李邦华主动请战到城墙上抵御外敌。

而当时清兵正在和满桂作战,双方正打的激烈,李邦华率兵来了,见到这一幕,立刻下令开炮,准备帮助满桂。

结果大炮无眼,虽然重创的清兵,但是也误伤了很多自己人。

李邦华正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结果因为这事,弹劾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送到崇祯皇帝那里。

弹劾的人数如此之多,就连崇祯皇帝也保不住他了,无奈之下,他只能主动请辞回家。

朱由检来了以后,立刻派人把他召回来,准备重用。

这老头子年岁虽然不小,但是绝对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在最后一刻,写下绝命诗,然后自尽,也算是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

没多久的功夫,小太监带着李邦华从门外走了进来。

李邦华走进大殿,又看到坐在主位的皇上,心情激荡,急忙跪在地上叩头。

“李邦华见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起来吧!”

朱由检摆了摆手,仔细打量李邦华。

李邦华的头发已经花白,但依然腰杆挺直,川字眉,神情严肃,眼神中满是坚毅之色。

“李爱卿,许久不见,你的精神不错呀!”

李邦华没想到皇上竟然说出这番话来,心中感动,急忙拱手,“多谢皇上关心。”

朱由检摆了摆手,“李爱卿,既然身体很好,那就要为朕多分担一些才行啊!”

听闻此言,李邦华浑身一震,眼圈有些泛红,“皇上有事尽管吩咐,臣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无论外人说崇祯皇帝如何,但是李邦华却始终认为崇祯皇帝是好皇帝。

因为当时他在朝廷的时候,所提出对朝廷有利的建议,崇祯皇帝无不采纳,而且支持他实施。

而他之所以离开朝堂,也是崇祯皇帝无奈之举,他也深深的理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邦华念及皇上的好,才甘愿陪同皇上一同赴死。

朱由检点了点头,“李爱卿,朕记得你曾经说过京营弊端,现在,朕已经开始整改。”

李邦华早就听说过这件事情,叹了一口气,“是臣无能,没有完成皇上交代的任务。”

朱由检摇了摇头,“这不怪你,只怪当初朕的决心还不够。”

说到这里,朱由检语气顿了顿,笑着说道。

“现在朕还有一桩难事,不知你愿不愿意去做?”

李邦华急忙跪在地上,拱手说道,“只要皇上吩咐,臣无有不从。”

朱由检点了点头,“朕所说的难事,就是天津水军,你可愿意?”

李邦华浑身一震,“皇上,你想整顿天津水军?”

朱由检笑着问道,“李爱卿,你敢不敢去?”

李邦华面情肃然,拱手说道,“只要皇上吩咐,老夫就算死,也要把天津水师打造成一支强军。”

朱由检起身将李邦华搀扶起来,“李爱卿,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你现在立刻回去整理一下,该如何整顿天津水军,等到明天,朕准备召集大臣商议此事,你也一起过来吧。”

等到李邦华离开后,朱由检坐回到龙椅上,心中琢磨。

李邦华虽然正直,但毕竟天津离京师太远,消息不灵通,一旦有事,恐怕不好解决。

而且李邦华是文官,万一有事,他也镇压不住,反而坏事。

要知道孔有德等人的例子,就活生生地摆在那里。

万一有人想要效仿,李邦华又镇压不住,那岂不是糟糕至极。

所以,还要给李邦华派一个助手,这个人一定是武将,还要有威信,关键时候能挺身镇压不听话的肖小之徒。

谁呢?

朱由检将朝堂上的武将仔细想了一遍,却依然没有合适的人选。

关键是现在有能力的人才,他这边还不够用,怎么能派出去?

难道,还要派出一个太监?

朱由检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

太监虽然听话,但是有才能的不多,而且一旦有事,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就好像高起潜,名义上懂兵事,但也不过是花架子而已,没什么大能力。

想到高起潜,朱由检心中一动。

对了,温体仁完成这次任务,让他赚了5000点贡献值啊!

这5000点贡献值,能邀请五个人!

如果再有五个温体仁,那可起了太大的作用了。

有了这个思路,朱由检的想法顿时宽阔了许多。

既然朝堂上的武将不行,那就想武勋之中的人物?

英国公还要整顿京营,绝对不能动!

突然,朱由检想到了一个人!

他是武安侯郑之俊。

说起郑之俊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要说起其祖上郑亨,那可是大名鼎鼎,无人不晓,位列靖难功臣第五,论功封侯!

郑亨虽然威武,名气甚大,但是传到郑之俊这里,名声也渐渐消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