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八十章建长安男人浪漫无过于此

第八十章建长安男人浪漫无过于此

贾逵是张瑞钦点得今岁科考榜首,是故也在长安将作监辅助兴建长安城。

对于兴建长安城,贾逵也倾注了无数心血。

对张瑞介绍道:“将作监规划长安城时,欲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

“是故,规模颇为宏大。有东西两市,一百零八坊。”

“东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一里三百步,总面积87.27平方公里

“外郭城内设长街二十二条,南北向八,东西向十四。”

可能种田与建设的愉悦感已经深入到诸夏每一个苗裔的基因深处了。

在贾逵说起兴建长安伟业后,张瑞惬意的身体每一个细胞都仿佛在欢快愉悦。

没有什么是比一手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雄城更加浪漫的事情了。

哪怕史书将隋炀帝杨广编排的一无是处。固执的史官还是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记下一笔。

“大业九年,隋炀帝杨广征民十万,修筑大兴城外郭城,长安乃成!”

可见建设一座雄城究竟能给一个男人带来多强烈的刺激与振奋。

甚至后世无数单纯模拟城市建设的游戏都火的一塌糊涂。

针对属于自己的长安城,张瑞兴致极高。一点一滴的耐心询问道:“如此巨城,住民数十万,供水如何解决?莫要使城中水臭,引发瘟疫!”

这不是张瑞杞人忧天,古代没有供排水系统,数十万人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很快就会污染水质,整个城市臭烘烘一片。

关于兴建城市,贾逵最近翻阅了大量书籍,知识丰富、理论渊博,从头为张瑞讲解道:“《管子记载,建城之所宜在: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

“论及长安,更是尽得山川之利。西南接秦岭而势高,东北接渭水而位置低矮。”

“泾、沣、涝、潏、滈、浐、灞七条河流起源于秦岭,自高山而下,途经关中平原,北入渭水。而渭水即自西向东流经长安。”

“司马相如《上林赋曾描述此为: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八水绕长安的典故,张瑞亦听说过。

只是从来没像今日一样细致、清晰、形象的了解过水纹分布详情。

渭水自西向东经过长安,而南方起源于秦岭的七条河流又自南向北注入渭河。

处在这中间的长安几乎是被水网给包围了。

难怪盛唐时期号称长安人口百万,亦从未闹过大型瘟疫。

“将作监意欲如何调用此八川之水?”

贾逵拿出长安规划图,为张瑞逐一指着众多河流说道:“主公,将作监欲开凿、龙首渠、清明渠、永安渠、黄渠和漕渠,五条主干渠道,自城东、城西将湍急河水引入城中。”

“入城之后,再细分支渠,流经各处。无论园林、湖泊还是两市一百零八坊,皆可见水流踹急之水渠。活水不腐,足以保证长安水源清澈。”

“此外,水渠众多,总有汇聚之处,长安城内多设湖泊,设有曲江池、太液池,瑶池、兴庆池、凝碧池、广运潭、鱼藻宫等池陂十余处。”

张瑞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庞大的工程,难道将作监打算一口气将鹰扬将军府府库耗光?

虽然长安建设中,官府只负责城墙、街道与供水等基础设施。但按将作监如今的规划来看,这也远远超出了一方诸侯的承受能力。

五条主渠,数百条支渠,又挖掘十余处池塘,要耗费多少民力、物力?

杨广有大隋国库支撑,可以兴十万徭役建城,张瑞却没这资本。府库中的物资还要留下来赈济百姓,存活灾民。

贾逵没有发现张瑞惊诧,继续说道:“除水渠、池陂外,长安城内还遍布水井。各坊之内与府库、官衙周围皆设水井,既为百姓饮用,亦为街亭灭火之用。”

“关于排水,采取地池与明渠相结合之法。《三辅黄图记载,高祖皇帝于长安城下设池周绕,广三丈,深二丈。将作监已详细勘察,仍足为用,只需继续挖掘扩大即可。健全之后,废水走暗池,雨水经明渠,皆排出城外汇入七河。”

张瑞再也忍不住,连忙出声打断。

将作监都已经规划到将长安存在数百年的地下排水系统继续扩大了!

凡事涉及到地下的工程,哪个不是靡费巨大?这是鹰扬将军府能够负担的工程吗?

规划宏远是好事,可如果变成好高骛远,那就遗祸无穷了。

“且住!将作监众臣皆孤麾下最精明能干之臣,怎会规划如此不切实际之案?若按将作监规划如数施行,需征徭役多少万?靡耗钱粮几重?怕是搬空民部府库亦不足为用。岂不使民怨沸腾,叛乱四起?”

虽说张瑞并不畏惧百姓叛乱。历史上董卓修建长安,手段比张瑞残暴无数倍,军纪败坏的西凉军尚且能压制百姓叛乱。鹰扬大军纪律严明,甲具精良,三万大军驻扎在长安附近。纵然有三十万暴民如同青州黄巾一样揭竿而起,亦能旬日之间平定。

公孙瓒带了两万步骑,就杀得上百万青州黄巾军死伤、被俘十余万,三万精锐鹰扬大军的战绩恐怕还会更加惊艳。

可再惊艳的战绩亦并不荣光,张瑞宁愿这种战事永远不要发生在自己治下。

贾逵笑着解释道:“主公,将作监诸僚正是考虑到稳定百姓、杜绝叛乱、节约府库,方才如此规划。”

这话要不是出自魏晋八君子之一的贾逵之口,张瑞恐怕早已将其认定为诡辩了。

只是便如张瑞所言,整个长安将作监,汇聚了鹰扬将军麾下最才华横溢的一批能臣干吏、精工巧匠,从裴辑、袁涣、贾逵到张范、杨俊、司马芝,再甚至司马芝、孙资等等,无一不是青史留名的当世能臣。

其中袁涣、贾逵、司马芝更是在《三国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载,与张瑞麾下最受器重的内政贤臣国渊难分伯仲。

说这些人不懂量入为出,审时度势,一味好高骛远,张瑞是坚决不信的。

所以贾逵之言,或许内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