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六百七十四章 联军至

第六百七十四章 联军至

东平城。

渡边案正在游说的时候,南梁和北狄大军抵达了亳州。

经过六日的跋涉,大军浩浩荡荡进入齐州。

又经过三日的行军,抵达鲁城城外,安营扎寨。

“哈哈哈萧兄。”,南梁军一抵达,韩铮便从鲁城迎了出来,重重拍了拍萧成的肩膀。

这段时间,谢家的二十万兵马已经抵达。

现在,南梁和北狄的兵马到了,他终于吃了个定心丸。

自从他选择放弃不重要的城池,燕王兵马势如破竹,齐国西南四郡之外的八个郡,全部落入了燕王手中。

每次听到某个城池陷落,他都会整夜失眠,心中担忧恐惧。

除此之外,他还最担心的便是南梁和北狄的军队会违背契约。

若是如此,他的齐国就真的要亡了。

所以,萧成的大军到来,他才会如此激动。

萧成一眼便认出了身穿龙袍的韩铮。

抓住韩铮的手,他神色尴尬,“我是应该称呼韩兄还是叫声陛下。”

韩铮无奈一笑,“你我之间就不必这么客气了,叫韩兄也行,高抬我一眼,称呼陛下也行。”

萧成只是同韩铮玩笑,最终他还是恭敬叫了一声“陛下。”

毕竟这次法伐燕联盟是韩铮一手促成的。

二人寒暄了一阵,萧成指向身边的北狄将领,说道:“这是古尔图大王。”

韩铮望向古尔图,脸上的喜色更浓,忙道:“古尔图大王能够前来,这是我的荣幸,宫内的宴席已经准备妥当,我亲自为诸位接风洗尘。”

古尔图哈哈大笑,“我要好肉好酒,漂亮的女人也不能少。”

韩铮笑道:“这是自然的,古尔图大王千里迢迢来到鲁城,襄助我们攻打燕王,这点小小要求,自然是要满足的。”

古尔图露出满意的笑容,“此番集结百万大军,又有我十万北狄铁骑,燕王这次再劫难逃,到时候诸位可不要和我争抢燕王的人头。”

“哈哈哈”众人闻言,大笑起来。

由于士兵都在鲁城之外安营扎寨,白色的营帐从鲁城延伸到远方,。

眼见如此强盛的兵势,他们不禁信心满满。

进入鲁城,韩铮领着众人到了皇宫御花园。

此时,王子安和谢端率领两家子弟已等待多时,见萧成和古尔图过来,二人同时起身相迎。

一阵寒暄,他们让萧成和古尔图落座。

韩铮令宫女奉上酒菜,又令人奏乐,歌舞。

酒过三巡,众人脸上因酒气而发红,气氛浓烈起来,韩铮举起酒杯敬了众人一杯,道:“诸位能够如约而至,朕心甚悦,有诸位相助,这次击败燕王,易如反掌尔。”

谢端醉醺醺的,他道:“既然如此,诸位不如现在就商议一下,如何消灭渡过晋河的十二万燕王大军。”

韩铮着急,他同样也很急,毕竟如果保不住齐国,便保不住谢家的疆域,这是唇亡齿寒的事情。

刚才喝酒的时候,萧成便从将领们的口中了解到当前齐州战场的形势。

沉吟了一会儿,他说道:“我们远道而来,不宜与燕王长期对峙,当速战速决,我以为当主动出击,消灭燕王这十二万大军。”

韩铮皱了皱眉头,他道:“燕王的火枪火炮射程很远,如果我们主动攻击,他们据城而守,只怕会十分麻烦。”

古尔图点点头,“陛下说的有道理,我们北狄就是因为盲目攻城而吃的大亏,可不能再吃一次亏了,应该想办法引燕王大军出城,与之决战。”

顿了下,他道:“齐州一马平川,正适合我北狄骑兵杀敌。”

王子安则道:“燕王麾下将领,个个精的像猴子一样,见百万大军到来,他们定然会龟缩在城内,不可能与我们主动交战。”

萧成冷笑一声,“王兄,管理政务你有一套,但是打仗你可就差远了,他们不出来,我们就逼他们出来。”

王子安身边的王榭微微点头,他想到了什么,但是没有说话,只是等待萧成的下文。

只见萧成继续说道,“燕王为何要主动南下,其一是他自大狂妄,认为能够击败我们伐燕联军,第二,则是其不想让战争发生在燕州的土地上,这燕州便是燕王的软肋。”

“所以,他们要是龟缩在城池之内,我们便在晋河边造船,假意攻打燕州,到时候,燕王兵马要么撤回燕州,在晋河对面与我们对峙,要么就得从城池中出来,与我们决战。”

韩铮眼前一亮,拍了一下大腿,“没错,萧兄说的对极了,燕王刚刚吞下我齐州八郡,据说又是分田,又是训练乡兵,他们一定不会舍得放弃这八郡,返回燕州,那么便只剩下与我们决战一途了。”

王榭恭维的道:“”肖萧果然是当世名将。”

萧成闻言,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继续道:“若燕王兵马选择与我们决战,剩下的战事就简单了,到时候只希望诸位不要吝惜麾下将士的性命,要齐心合力,与燕王兵马决一死战。”

韩铮道:“说得对,此战关系到我们势族的存亡,当摒弃前嫌,团结一致,否则一旦战败,我们将会被燕王一一击破,再无回天之力。”

众人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接着韩铮道,“吴国的兵马和南平国的兵马还要等些时日才会到,诸位再耐心等待十天半个月,同时让各家将领相互熟悉熟悉,以便决战时能够默契配合。”

萧成轻轻点了点头,这几天自然是不能打仗的。

一来,长途跋涉需要休息,第二便是如同韩铮说的。

虽然他说要速战速决,但是在他看来,这场战事持续两三个月恐怕是避免不了的。

但最后不要拖上几年,否则对粮草的损耗太大,对各国都是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