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军事小说 > 钢铁苏联 > 第136章 失败的古德里安

第136章 失败的古德里安

从古德里安这位德军装甲兵总监的视角来看,希特勒方才所提出的这个要求无疑是极度过分而又近乎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于让古德里安去亲手创造出一个看似根本不可能的奇迹。

自己的要求非但没得到满足不说还被希特勒用一点点蝇头小利强加了无理要求和命令,愈发感到希特勒这么做很有可能会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灾祸的古德里安,当即决定继续同希特勒据理力争。

“我的元首,俄国佬的坦克不论是在质量上亦或是数量上都远远超出了我们预先设想的极限。那些新式的34中型坦克和系列重型坦克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同类型的所有装备,虽然连我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但是那些俄国人的坦克已经比我们德意志更加优秀的确是眼下不争的事实。”

“能够力压俄国人坦克一头的新式坦克定型投产还遥遥无期,我们的装甲部队眼下只有不断补充新的坦克开赴前线,使我们的坦克总数量能够和俄国人匹敌!不然的话,质量和数量上的双重劣势可是德意志军人的勇气都无法弥补得了的!”

原以为自己的总结性发言已经起到了一锤定音效果的希特勒,可没料想到古德里安的反应会这么激烈,甚至于不惜站起身来同自己争论地面红耳赤。

愈发感觉自己的面子在这么多部下面前有些挂不住,语气中渐渐开始掺杂着火药味道的希特勒索性开始和古德里安认真对掐起来。

“古德里安,我在这里要先告诉你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出发前来召开这场会议之前,我在柏林已经私下会见过了费迪南保时捷博士。”

“保时捷博士亲口向我承诺他所设计出的新式坦克要比那些俄国佬的拖拉机强数倍不止,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也已经递交上来等待投标审核,我们手中现在握有双重保险!从长远角度来看无疑是我们的装甲部队更具优势!”

唾沫星子横飞的希特勒眼下已然是有些过于激动,对于坦克的情有独钟使得这位高高在上又带有种族歧视的德意志元首眼里,根本容不得半点吹嘘苏联装甲部队更加优秀的沙子。

“除此以外,古德里安,如果我知道俄国人的坦克数量真的像你那本书中所说的一致,我相信我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

希特勒口中所指的古德里安那本书,事实上是古德里安在1937年所撰写并出版的装甲部队著作注意!坦克!

在此书当中,对装甲部队有着自己独到且严谨看法认知的古德里安指出了苏联装甲部队的强大之处,认为苏联坦克追求战时大规模生产甚至不惜降低一些质量的设计思路,非常适合未来可能会爆发的大规模战争需要。

对苏联装甲部队做了长期而深入调查的古德里安在书中指出,苏联装甲部队在1937年时所拥有的坦克数量可能已达1万辆之多。

古德里安的这一论调在当时的德军高层可谓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和大地震般的效果,包括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在内的一众德国陆军高级将领,均对古德里安的这一论调提出了严重的质疑,甚至于差点导致古德里安的这本注意!坦克!著作没能在德国国内出版发行。

以1937年时德国自身的装甲部队规模和工业产能来看,依靠1930年苏德蜜月时早期德国坦克设计师的帮助,逐渐才在坦克设计上起步发家的苏军装甲部队,能在如此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完成“学生赶超师傅”的奇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事实上,不论是等到巴巴罗萨行动发动以后的德军一线部队所遭遇苏军坦克规模,亦或是后世关于二战时期苏德两军装甲部队的具体数量解密资料来看。

1937年时苏军所拥有的各类型作战坦克总数约为17万辆,大大超出了古德里安预估1万辆左右的保守模糊数字,更是以几何倍数远远凌驾于同时期德军装甲部队规模之上。

但即便是等到苏德战争正式打响,古德里安当年那看似荒唐的论调被苏军手中那似乎越打越多、根本消灭不完的海量钢铁洪流所佐证了以后。

不论是希特勒本人,亦或是其身边的政治军事顾问团,乃至是德军总参部中围绕在希特勒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部分德军高级将领。

其对苏军手中远超己方预估数字的海量坦克直接以“鸵鸟政策”做出了选择性的无视,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德军高层乃至希特勒顾问团都自负地相信,苏联军队的实力实际上在强大的德军闪电战攻势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即便是拥有了如此海量的坦克也只能是稍稍延缓了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死亡而已,简而言之就是无足轻重又白费功夫。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德**政高层人物都有着趋炎附势又主动迎合希特勒主观意愿的毛病。

而当身旁被这些好听话所终日包围在中间的希特勒在听多了这些“吉利话”以后,愈发自负又不可一世的德国元首乍一听到古德里安口中的反调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明知前线敌我坦克数量对比不容乐观的希特勒面对古德里安的直言进谏,却再一次地选择性将其无视。

尽到了自己应尽责任的古德里安最终没能成功劝说希特勒相信自己并改变既有的看法,而这些高层领导层执行“鸵鸟政策”的选择性无视逃避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未来却要由前线上浴血奋战的德军将士来为之买单。

这场开到了最后直接变成了希特勒与古德里安二人,关于装甲部队问题唇枪舌剑的前线作战会议最终不欢而散。

认为古德里安是在危言耸听的希特勒颇有怨气地踏上了归国之路,而内心哀叹自己无力改变这既有现状的古德里安,却在为了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而独自思索起来。

“无论如何,即便是总参部的作战计划有所变更,第2装甲集群对莫斯科方向发起进攻的准备也必须要尽早完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