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拉回正面战场。
由于诱导部队的试探性进攻最终以失败为结束,鬼子方面找不到虎贲团守军重火力点的具体位置。
为了达到炮击的效果,鬼子只能延长炮火打击的时间。
一通炮火下来,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
仅仅只是第一轮报复性的炮击,可见鬼子对于虎贲团的恨意,就下了这样的血本。
不过,由于鬼子炮兵没有得到准确的轰炸坐标,他们只能大范围的覆盖轰击。
轰炸虽猛,实际平摊下去,单位范围之内所承受的轰炸,其实并不算密集。
加上,虎贲团将士们早有防备,在阵地战壕中挖了很多猫耳洞,用来防炮。
所以,鬼子炮兵这一个多时的炮击,给虎贲团造成的杀伤效果其实并不太好。
恰如那句话形容的,帅是帅,没伤害!
而这所谓猫耳洞,前面老五好像有提及。
就是杨尘借鉴后世解放军、志愿军的经验,教给战士们,在战壕壕壁上挖掘出来的、类似猫耳形状的防炮洞。
这猫耳洞,十分简单,只需要几根木头就能完成,既能防炮,又能防空。
有了猫耳洞,再配配合上窄下宽的“”形战壕,足以抵消绝大部分炮弹的轰击。
这样,能十分有效的降低守军将士的伤亡。
像其他国军部队在和鬼子交战中,所挖掘的工事,基本上都是上下宽窄一致,也没有猫耳洞。
甚至有的战壕上面比下面更宽,鬼子的炮弹岂不是很容易就落入战壕了?那战壕所起到的防御还有什么作用?
再加上其他部队的官兵受训差,缺乏实战经验。
所以,鬼子炮弹一轰,伤亡往往都很惨重。
而杨尘就不同了,他是来自数十年之后的穿越者。
拥有特种兵教程专精的他,所掌握的知识理念,相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足足先进了近一个世纪。
而这些先进知识理念的背后,都是每个时代,无数军人用生命和鲜血验证铸就的。
…………
虎贲团守军阵地。
鬼子炮声一停,刘哲平、徐明、李达等人就纷纷从营部掩体中,钻了出来。
与此同时,各连排的将士们也都从大大的猫耳洞中,鱼贯而出。
进入战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战斗准备。
日军方面,有了前敌总司令谷寿夫的命令,鬼子这次全都集中了大量兵力。
打算轮番发动猛攻,势要一鼓作气,攻下虎贲团的阵地。
除了大量的步兵外,三个师团的鬼子还出动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协同步兵进行冲锋。
放眼望去,各营阵地前方的旷野之上,大批的鬼子成群结队,簇拥着少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如同浪潮一般,争先恐后而来。
虎贲团方面,由于绝大部分战士都是新兵,不仅没有上过战场,甚至没有见过鬼子。
这些新兵战士,见鬼子声势浩大,都有些害怕和紧张。
好在虎贲团原来还有近2000名老兵,这些老兵成为了各营连的骨干和基层军官。
有老兵们带动鼓励和压阵,新兵们虽然有些紧张害怕,但却不至于崩溃。
杨尘得到鬼子即将发动总攻的汇报后,立即命令张大力准备炮火支援。
“是!是!保证完成任务,让这些狗曰的东洋杂碎有来无回,变成一群烤乳猪!”
张大力一脸兴奋的放下电话,便摩拳擦掌的对各连下达了战备参战的命令。
“的们,都把炮弹给老子拉出来,准备战斗了!”
炮兵营之所以没有在鬼子炮兵轰击的时候,利用重炮对鬼子的炮兵阵地进行炮火反制。
一来是虎贲团的炮兵力量虽强,对付日军一个师团的炮兵不在话下,但是要同时对付日军三个师团,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若这时候暴露目标,反而可能被鬼子发现,遭到他们的炮火反制。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炮兵轰击,第一轮火力,绝对是杀伤力最大的。
所以,张大力必须要轰鬼子一个措手不及,只有这样,才能将尽可能多的轰杀鬼子,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而这个时机,无疑就是鬼子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
为了确保无虞,杨尘又将特务营,原神枪营的那些老兵抽调出去,平均分配到各个防御阵地。
利用他们精湛的枪法,狙杀鬼子的重点目标。
得到特务营的支援后,刘哲平、徐明和李达他们,都大喜过望,纷纷将他们安排到后方较为安全的位置,悄悄隐匿起来。
这部分神枪手,他们手中拿的清一色狙击步枪,不仅枪法精准,射程也远比普通步枪来的远。
所以部署于阵地后方,完全不影响他们的杀伤力,同时还能确保他们的安全。
鬼子的进攻,来得又急又快。
几乎就在这部分神枪手部署完毕,大批鬼子步兵便在坦克和装甲车的协同掩护,蜂拥而来,进入射程之郑
“开火!”
这一次,由于鬼子来势汹汹,守军将士并没有将他们放得太近,当鬼子先头部队冲到距离前沿阵地还有200多米的时候,就纷纷扣动了扳机。
并且,虎贲团方面也没有再像之前那般保存实力,一开始就是火力全开。
不仅将那些火神加特林通通用上,连同各营自有的步兵炮、迫击炮以及掷弹筒等,也纷纷使了出来。
刹那间弹密如雨,密密麻麻如蝗虫过境一般,铺盖地一般朝着鬼子兜头覆盖过去。
尽管敌我双方距离还有些远,但在这么密集的火力攻击下,冲锋过来的鬼子兵还是被扫倒一片。
其中那些炮弹落在密集的鬼子人群之中,更是将他们炸的死伤枕籍,血肉横飞。
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鬼子并没显得多么慌乱,而是在前敌指挥官的指挥下,立即开火还击。
冲锋在前的鬼子步兵们,纷纷向距离他们最近的坦克和装甲车靠拢,并以其为掩体,展开不间断的反击。
还有一些鬼子,更是不顾迎面而来的弹雨,继续向前奋勇冲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