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消息,刘备并未第一时间查看战争模拟器的局势图,刘晔在前,免得这位大才起了一些心思。
刘备点点头,颇为认可刘晔的想法。
不认可不行啊,前线战报都已经传到刘备这里了。
“子扬所言不错。”
刘备并未忽略自己的过错,将之甩给身边谋士,武将,大方认下,“本王在拿下冀州之后,便有了欢喜之心,倒是忽视了曹孟德这位大敌。”
以目前局势来看,曹孟德绝对是在撤退路上,顺便取得早就觊觎许久的河内之地,并且构建了防线。
刘晔汗颜,拜道,“殿下恕罪,此乃吾等之失,未能及时猜得曹贼动向,以至于河内之地落入他手。”
作为主上,都能知错,他们作为臣子的难道还会在此刻“蹬鼻子上脸”吗?
刘备扶起刘晔,苦笑道,“以曹贼的手段,再有其麾下数位名士的谋略,势必已经夺取了河内半数之地。”
“宣高此去,恐会有失。”
刘晔急忙找补道,“殿下,那曹孟德虽败了一阵,但并未伤筋动骨,其大军若盘踞河内,恐难能在短时间内拿下。”
“可让宣高将军,沿着太行山,黄河构筑防线,待殿下进位之后,再行打算。”
“且。”
刘晔还有一个理由,“如今士卒久战近一年,早已疲惫不堪,眼下临近秋收,也需要大量人手,不宜再战。”
于情于理,都应当休战。
“可河内。”
刘备想了想,便放弃了趁势夺取河内的想法,道,“既然如此,传令宣高,令其原地休整,构筑防线。”
“退到淇水一线吧。”
淇水。
也就是朝歌东面的一条河流。
发源自太行山。
这条河流,可是养育了商朝百余年。
刘备略看了一下战报,得知臧霸是在修武,遭遇曹军伏击,臧霸也是小心谨慎,只是付出了一些小代价,便成功脱离包围圈。
这让曹操和郭嘉等人的谋划,落了空。
退回到淇水附近,臧霸也可以借此构筑防线,同时借助黑山之地势,完全不惧曹操的进攻与试探。
“再让张燕将军,率军返回黑山,与臧宣高一同抵御曹贼。”刘备思索片刻,决定将张燕和公孙续拆开。
这也算是瓦解两人盟约的一个小手段。
刘晔拱手拜道,“殿下英明!”
两人在聊了一会儿后,刘备便让刘晔离开,再让羊衜负责接下来的回程事宜,以及各类勤杂事务。
“对了。”
羊衜临走前,刘备嘱咐一句,道,“此前夺下邺城之后,于城中拿下一人,名叫陈琳,决议投效。”
“本王念其才华,亦是徐州人士,当招募其为府上书记,接下来便跟随汝办事,书记一事皆由其操办。”
羊衜闻言,眉头微微一挑,答应下来,“喏。”
近来,他极为忙碌,奈何没有三头六臂,无法同时处理太多事情,只能每夜点灯处置,可谓疲惫不已。
若非他身强力壮,恐怕早就累倒了。
如今刘备,再招揽一人,作为同事,可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
等羊衜离开,刘备这才点开了战争模拟器的战报。
…
【叮!臧霸于修武,遭遇曹军埋伏,杀敌五百,自损千二,陆续退守汲县!】
…
这是总结战报。
刘备又查看了详细战报。
大致便是曹军放弃了大片城池,引诱臧霸夺取,继而分兵,在汲县诈败一场,引诱臧霸率军追击。
可臧霸当山贼当习惯了,自是谨慎无比。
在一番试探后,也让曹操、郭嘉等自觉棘手,难以从臧霸手上抢下多少肉来,便小做了一场局,小胜一场,各自退兵。
…
“臧宣高临阵指挥,倒是不输任何将军。”刘备都已经决定要提拔一手臧霸,让他跻身最高层级。
说来也是。
“臧宣高早年被打服,身边几个结义兄弟死的差不多,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刘备这些年也看到了他的忠心果敢。
如今臧霸面对曹操,郭嘉,也不落下风,自是该好好提拔一手,以免伤了臧霸之心。
…
数日时间过去。
刘备在邺城,处理完所有事情,便转道南下,去了历城。
邺城,距离历城,并不远,先过一段陆路,再乘坐船只,三日便可到达,刘备早早便安排了人前来历城。
其中资历最深的,莫过于是孔融了。
这位孔氏嫡孙,是刘备登基时最好的礼官,也是刘备心目中定下来的最好的六部之一礼部尚书人选。
虽然这位孔融能力一般,但精通礼仪,熟读经书,于民间地位崇高,门下弟子更是成百上千,在青州的威名也不低。
让这位孔氏后人,作礼部尚书,最为合适。
…
历城。
原本刘备兴建的一处,防备袁绍的城池,如今有了新的用途。
在城外,华歆早早便兴建了一处高台,作为登基之用,同时前后方圆数里内,都做了一些特殊的布置。
八月底。
秋收完毕。
刘备让朱建平测算的吉日,也即将到来。
许多文臣武将,皆是从各地赶来,参与刘备的登基大典,但一些擎天白玉柱需要坐镇地方,无法前来。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陈登。
淮南一地,文有陈登,武有张飞,后者作为刘备三弟,此次必定要前来参与登基大典,只能让陈登坐镇淮南。
另外,江东的孙策,贺齐,小沛的张辽,东平的高顺,淇水的臧霸,在并州的赵云和吕布,以及在辽东的牵招。
这些武将,皆是脱不开身,其余武将,皆是得了安置,纷纷前来历城,参与刘备的登基大典,他们也算是从龙之臣!
这条龙虽然还只是四爪,但未来,不见得没有蜕变成五爪!
…
八月二十六。
夜。
明日便是登基大典。
刘备于历城府衙,招待核心文臣武将,也将自己思索改善的三省六部制,与众人说开,免得之后给众人一个“惊吓”。
出席者。
包括了刘备长子刘封,今后的王世子。
他的首任别驾,陈群。
最早的岳丈曹豹,以及大舅子糜竺,同样还有发小简雍,与在徐州早早投奔麾下的孙乾,这些人物。
刘晔、贾诩、陈登的代表其父陈珪,诸葛家的代表诸葛玄。
武将方面。
关张二将,自然在场。
他们也是早早得知了刘备准备推行“三省六部制”,亦是举双手赞成,对于新体制他们虽然不懂,但只要刘备决定做,他们就全力支持。
除此之外,还有太史慈,徐盛,周瑜。
刘备示意陈琳,将“三省六部制”的结构,职权,下发下去,解释道,“诸卿,此乃建国之后,本王欲推行之新制。”
“诸位可畅所欲言,是赞同,还是反对,或有补充者,皆可道来。”
众人称是,但也只是听听前面那句话。
至于“反对”,和“建议”,基本都是空口白话,不敢乱说。
陈琳早早就将“三省六部制”的框架,官员名称,职权,以及各类细小的内容,抄写了数十份。
这些都是他自己抄写的,要是让其他人抄写,恐怕会提前泄露了消息。
很快。
陈群等人,都拿到了那份文书,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三省六部制”的诸多内容,权责,以及区分。
如此庞大的一个体制,着实让这些自诩天下顶流的名士们,都为之拜服,一个个的脸上都浮现出惊愕与崇敬之色。
一时间,席间尽是赞叹声,惊呼声,甚至连稳重如陈群,亦是眼冒金光,呼吸也是变得急促了许多。
“妙啊。”
“妙啊。”
席间,众人皆是赞叹不已,甚至连一些懂得学识、认得字的武将们,也拿着这份文书,好奇查看。
“这三省之一的‘门下省’,似曾相识啊。”席间,诸葛玄冒出这么一句话,引得其他人的侧目。
陈群解释道,“门下省倒是开了先河,但门下省之长侍中,此朝便有,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天子外出,则侍从参乘。”
“是也是也!”
诸葛玄拍着大腿,没了声音,继续查看。
“这其他几个部门,皆是开了先河,真不知大王是如何构建,思索出来,简直可比秦皇之郡县制也!”
说话的,是陈珪。
当初早早便投奔刘备,且目前陈登在刘备麾下位高权重,若能够开口支持,陈登绝对可以登临高位。
别的不说,这六部尚书之位,必得其一!
另外一些文臣武将们,皆是纷纷附和,道,“殿下此举,乃是经天纬地之策,绝对可以比肩秦皇之郡县制也!”
如此颠覆性的,且如此完善的新体制,绝对是天纵之才才能够想出来,那这位天纵之才便是他们的主公
“秦皇之郡县制,虽是正确,但在早前也是引发了诸多内乱,甚至因此丢掉了整个王朝。”陈群正色说道。
“而主公此三省六部制,有脱胎于大汉诸多官制,即可使用,在国内施行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诸多乱子。”
陈群也在附和,且在捧着刘备说话,他的目的也很明确,便是为了争取这三省,或是六部之主的位置。
从刘备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结构来说,三省为上,部门长官类同丞相,而六部则是在尚书省之下,算是一个下属部门。
以陈群的资历来说,六部打底,三省可望。
可陈群当初有“丢弃”刘备的“前科”,在后续虽然得到了刘备的原谅,且亲自到家中相迎,君臣和睦。
但难免在印象分上,落了陈登等人一些。
现在还不主动“阿臾”,更待何时?
在场的,都是刘备的老班底,核心成员,全部赞同,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让刘备极为欣慰,笑道,“既然如此,那在明日便宣布三省长官,与六部尚书之人。”
说到这里,在场所有人都微微挺直了身躯。
这算是真正的“从龙之臣”了。
建国第一批获封官职的文臣武将,才是真正的核心成员,尤其是这新制度下的最高官员,更是让人期待。
“诸位皆是本王肱骨,自不会忘了尔等之功绩。”刘备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大家切莫担心。
这意思便是。
今天能来这里的,基本都可以捞一个三省六部的高位,刘备也不是瞎子,不会忘了众人的诸多功绩。
“大王英明!”
此次。
宾客尽欢。
这是他们跟随刘备以来,最“难熬”的一个夜晚。
无论是因为他们追随的主子刘备得封王,即将登基建国,还是刘备大赏群臣,论功行赏,封妻荫子。
这些,可都是让他们极为期待。
即便是沉稳如陈群,亦是难眠。
他颍川陈家,自古以来便是底蕴深厚之族,刘备崛起之势已然不可挡,他陈家很有可能借助刘备之风,冠绝颍川!
这,才是他陈群想要的!
“再过数年,齐王必将横扫天下,皆是投奔曹操的荀氏、钟氏等,尽皆无法与某陈氏相提并论!”
颍川。
终究是会是姓陈!
…
另外一个陈氏,下邳陈。
陈珪目前是代表了其子陈登,前来参加刘备的登基大典,他这一次还把自己另外一个儿子给带来。
“儿啊。”
陈珪眼下已经六十出头,耳顺的岁数,原本应该对权势不太看中,但如今他也要为自己的儿子考虑更多。
或者说,对下邳陈考虑更多。
“如今齐王,有席卷天下之姿,汝兄早年便察觉齐王有豪雄之姿,拜其麾下,助其领得徐州牧之位。”
“按理来说,以元龙之功,荣登三省长官,轻而易举,但就是担心齐王有制约吾陈家之意,刻意打压。”
陈珪也是一位人精,看遍了芸芸众生,能够走到高位者,考虑最多的已经是权衡利弊,刘备也不例外。
陈应闻言,皱了皱眉头,“齐王宽厚仁德,应该不会吧。”
陈珪瞥了一眼自家的三子,冷哼一声,“汝不成器也,和汝说了也不清楚,到明日便知道齐王心思。”
…
与此同时。
历城的各个宅院内。
各家,各户,尤其是在得知了三省六部制的诸多文臣武将们,都在考虑明日登基大典上会得到什么样的官职,荣耀。
就这般。
大日初升。
历城外,淄水边,千余甲士已然整列好,穿戴整齐,等待他们的王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