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吕宋风云 > 第36章宗族祭祀(请多多投票支持,非常感谢。)

第36章宗族祭祀(请多多投票支持,非常感谢。)

“大人吉祥!”

“给二少爷请安。”

郑国辉来到前堂的时候,这个院子里,房间里都站了很多人,每一个都穿着祭祀的黑袍,见他到来纷纷行礼问候。

能来到这里的都是郑氏族人的重要人物,要么是各房头主事,要么是族老或散布于各地的郑氏一族分支首领和有威望的族人。

郑国辉一路应付,进了大堂,见到上首坐着的老太爷郑守仁精神矍铄,早就换上了一身祭祀黑袍,正在与旁边的族老叙谈。

郑国辉进到大堂来,所有人的目光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什么时候了?”

“差一刻就到正时了,再不过来,我都准备喊人去请了。”

“嗯,奏乐吧,给大家提提神。”

“行,我这就去安排。”四叔郑守业是祭祀的引赞一职,得到郑国辉的吩咐,马上就去安排吹打乐队奏乐。

这是聚集族人的信号,听到乐声的族人都要尽快的赶到祭祀场地来。

激昂而铿锵的乐声很快响起来,在场的族人纷纷转头望去,神色也都变得凝重起来。

夜色中汇聚而来的人群,听到了激昂的乐声,立马就开始小跑起来,互相催促着尽快赶来。

乐声演奏了十几分钟,便戛然而止。

24支号角突兀响起,沉闷而悠扬的号角声传出去极远,“呜呜”的响彻夜空。

青石小广场上的大红灯笼一個个被点亮起来,还有围绕在祭坛周围的99盏马灯,家族中宗祠内光芒大放,手臂粗的牛油大烛全都点燃了起来。

大房宅邸的中门打开

最先走出来的是36人的先锋号角队,紧跟着是36人的行军鼓队,还有36人的吹打乐队,身边是长长一队提着马灯的族人。

在这些人的身后

就是身穿黑色祭袍的郑氏家族族长郑守仁,郑国辉及一干重要族人,统一的都穿着黑袍,数量足有两百余人。

在他们的两侧,是400名兵丁充作仪仗队,后面是扛着牛头,整猪,整羊的贡品队,再在后面是马车队。

36辆大马车上装满了点成寿桃的馒头,糕饼等物,还有象征丰收整筐的鱼,稻谷,堆的满满的白条猪肉,羊肉等等。

长长的队伍经过族人聚集的青石小广场,环绕着祭坛转了一圈后,由主祭人,司礼,通赞,引赞带领着一干族老,登上祭坛。

点亮祭坛上熊熊的炉火,随之响起了惊天彻地的12声炮响,这个程序叫“升炮”,意思就是闹出点动静来。

让在天上的老祖宗注意了,宗族祭祀就要开始了。

炮响过后

主祭人郑守仁站在祭坛的炉火边,手拿着青卷开始宣读祭文,这都是请最有学识的大儒撰写的青词,读完了投在炉火中,化作一缕青烟送到天上。

祭坛周围黑压压的郑氏族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在灯光的映衬下,每一个人脸上都是狂热而神圣的表情,全都向着祭坛的方向就地跪下,口中默念着“祖宗保佑”。

祭坛上

“向东方苍龙星君,拜……”

“向南方朱雀星君,拜……”

“向西方白虎星君,拜……”

“向北方玄武星君,拜……”

司礼拉长的语调喊出来,郑国辉父子连同一众的族老,便不停的跪下来磕头,又站起来。再跪下来磕头,又站起来……

“敬告列祖列宗,我郑氏31代族人郑国辉性情早慧,英勇睿智,才能兼具,率领通州团练平贼戡乱,功莫大焉,得朝廷看重……”

洋洋洒洒的夸了一遍后,郑守仁,郑国辉父子又再次跪下,感谢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护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族人安康,无病无灾云云。

在祭坛上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里外磕了有几十个头,这才告一段落。

然而,这才仅仅是整个宗族祭祀开始,经过升炮,序立,引神,祝祭,参拜后,主祭人郑守仁带着族中一众重要人物走下祭坛。

最前面的先锋号角队、行军鼓队、吹打乐队再次演奏起来,整个长长的祭祀队伍顺着道路向前移动,需要在通州城内走一圈。

郑国辉直接安排人将老爷郑守仁和二十几个年迈体衰的族老送回府中,必须立刻熬些姜汤,再进补一些鸡汤之类的食物暖暖身子。

否则,这严寒的天气肯定吃不消。

至于这绕城一周,就由年轻力壮的族人代劳,郑国辉自然就接任了主祭人。

又是锣鼓奏乐,又是放炮闹出偌大的动静,通州城内居民也早早就醒了,纷纷涌上街头看热闹,一路叫“好”声不断。

马车上装了很多寿桃,寿糕,所经之处一路分发,再次赢得了满堂彩,通州城的百姓那是齐声称赞。

这叫什么……这就是排面。

这次祭祖之后,过了许多年,那些通州城内的百姓都会记得这次祭祖的宏大场面,展示出郑氏一族雄厚的实力。

其他家族祭祖的时候抠抠搜搜,少不得要被拉出来对比。

环城巡游的时候,天色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将清冷的晨曦撒向大地。

等到环城巡游结束的时候,天光早已经大亮,约莫是上午快9点的时候,熙熙攘攘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

回到青石小广场

这里的人已经是人挤人,人挨人,简直是挤得水泄不通,巡游队伍花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钻了进来。

事实证明

郑国辉让一干族老休息是对的,回去喝了姜汤,又吃了些食物再睡一觉,这些老头子全都精神奕奕的再次返回祭祖现场。

随后牛头,整猪和整羊祭品入宗祠,进行了“初献礼”,这就是郑氏族人的重要人物才能进入宗祠大堂,列队祭拜。

效古礼,三上香、三献礼,诵祭文、示训诫,鸣鼓乐、伴驾等环节,而且每供奉一份祭品,就要行一次叩拜大礼。

然后主理人“宣读祝章”,下面的一干族人就是拜……再拜……三拜……过程非常亢长无趣。

郑国辉从4点多钟起床,到现在水米未进,饿的肚子“咕咕”叫,磕头都磕了七八十个,整的都麻木了。

但是没办法,宗族祭祀的程序一个个走,越完整越显得隆重,可没有省几步的说法,那可是亵渎祖宗。

在列祖列宗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那真是不想好了吧。

等到宗祠里的祭拜环节走完,已经是上午11点左右了。

众人再次来到广场上的祭台边,依次奉上牲盘(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受胙盘(祭祀时供的肉),汤瓶,薪炭,盥盆,帨巾,香案,香炉,烛台,沙盆,火炉,帛,香钱纸,拜席等等。

每供奉一样牲盘,祭祀的族人就得下跪磕头,满广场数千郑氏族人也跟着下跪磕头,站起来,再下跪磕头,再站起来……

焚烧的香钱纸在祭坛四周引的浓烟滚滚,直冲云霄,鼓乐敲敲打打,营造出了浓烈的祭祀氛围。

明王守仁曰;“礼以祭为大,若事死如生。”

这一次郑氏宗族的隆重祭祖活动,不但极大地鼓舞了族人的信心,而且凝聚了族人的力量,后面这一点郑国辉尤为看重。

趁着此次祭祖,他从来到通州城的郑氏一族青年才俊中选拔了400余人,最差的都是秀才出身,准备带在身边培养。

依照他们的兴趣,愿意从事文牍工作或者教书育人的,分别送到崇明岛或慈济学校,愿意从军者,直接送到金陵讲武堂培养。

经过六个月军事训练后,接受完整的英式军官教育,就可以分配在督标营中任职。

督标营的军官比例远高于其他绿营兵,如今是两倍左右,这一批新鲜血液注入后,基层军官的比例还将大幅上升。

郑国辉愿意在自己的军中培养更多的年轻军官,也不在意官兵比例,这点儿支出代价他还是能够承担的。

必要时,就能够迅速的扩充部队,整体的战斗力不会下降太多。

祭祖的时候,已经是1865年元月3号(注,本书使用的全部都是公历),国内形势再次发生动荡。

曾国藩在解散湘军之后,率领淮军主力北上围剿捻军,却在捻军灵活机动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原本的那一套“结硬寨,打呆仗”的做法行不通了。

朝廷最新的任命也下来了,淮军就地改编的部队“树”(张树声)、“庆”(吴长庆)所部,张树声升赏为总兵,吴长庆升赏为副将,都没有冠上“江南”字头。

也就是说

淮军所部根据需要可以调遣往其他地区,属于机动野战力量。

张树声所部为“姑苏镇”,吴长庆所部为“常州协”,归属江宁将军祥厚一体统辖,二部互不隶属,独立成军。

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李鸿章为自己的爱将张树声争取了一个总兵官,这可是相当有分量的军职,统兵一方的大将最少要有“总兵”头衔。

郑国辉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能羡慕不已,他的督标营撑破天,也只能是一个“协”,距离单独“镇”的编制,还差着老远呢。

“镇”相当于独立师,“协”撑死了就是一个旅。

江南省原本督标营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变成了三足鼎立,姑苏镇还是分量最重的一方。

这无形中

削弱了督标营势力范畴,郑国辉在常州府还驻扎了少许兵力,锡山县约300余人,江阴县200余人。

估计用不了多久

副将吴长庆就会致公函过来,让督标营撤回自己的地盘,不要再插足常州府了。

郑国辉暂且装傻充愣,反正多占据常州府的一些地方,就能扩大私盐的销售面,多赚取一些利润。

实在没辙了,到时候再撤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