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养老从火红年代开始 > 第544章 红眼病与知恩图报

第544章 红眼病与知恩图报

这段时间,林知希的工作很忙,已经有半个月没回娘家了。

出门之前,她再次检查了一下特意给妈妈准备的那些东西,看到布兜子还有空余,又从橱柜里拿了两罐葛根粉放进去。

骑自行车回娘家比坐公交车要方便很多,不用等公交车也就不用耽误时间。哪怕他骑自行车的速度不算快,也仅仅用了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纺织厂家属院。

今天是周日,大部分人都在家休息。自从进了家属院大门,林知希就要不时的和相熟的人打招呼。

现在林知希已经是纺织厂的名人,在最近这一年时间当中,她接连攻克了两个纺织中的重大难题,多次受到厂领导的表彰。

尤其是在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厂大会上,厂领导让他做了半小时的先进工作报告,让她真正成了全厂无人不识的先进人物。

自从结婚后,林知希在家属院就已经小有名气,但她的名气主要来自于工厂老员工的妈妈以及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大教授的丈夫。

如今她的名气更大了,但她的名气却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个人的努力工作。

进了单元门,和她打招呼的人就更多了。

一位年纪有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正要出门买东西,看到林知希之后,特意停住了脚步,拉着她的手亲热的说道:

“小林啊,这是又来看望你妈妈了?你妈妈能有你这么好的一个女儿,可真是有福气。”

“杨奶奶,你也是个有福气的,我两个叔叔对你多孝顺,这在咱们家属楼那可是有名的。”

林知希的夸奖一下子就让老太太高兴起来,脸上的皱纹又不免多了几道,“你两个叔叔都是好的,但自古忠孝难两全,打从去年开始,他们两个就出去建设祖国了,我已经有一年多没和他们见面了。

你是个好孩子,你妈妈更是个热心人,这几个月以来,你妈妈经常去照顾我,还总是给我送粮送菜的。

现在各家各户过日子都不容易,你妈妈自己一个人过,本来就挺艰难的,还总想着我,上个星期还特意给我送了两把梅干菜。

京都这边都是直接晒得芥菜樱子,做法简单,不如梅干菜好吃。

我年轻的时候在魔都生活过几年,那时候生活里离不了梅干菜,已经有好多年没吃过这一口了。

你中午不走吧?”

林知希同老太太住一栋楼,但其实并不是很熟悉,两家并不在一个楼层,以前打交道的时候并不多。

“不急着走,怎么也得吃完饭,再陪着我妈多聊一会儿天。”

“不着急走就好,我出去买点东西,回来之后,我给你做一张梅干菜烤饼,你尝尝味道怎么样?这你喜欢吃。”老太太一脸自信的样子。

“我就知道梅干菜扣肉和梅干菜烧肉,还能做烤饼吗?”林知希还真不知道梅干菜还有这种做法。

她这句话可是问到了老太太的心里面,“梅干菜的做法可太多了,除了比较常见的梅干菜扣肉、梅干菜排骨、梅干菜鱼头之外,还能做很多蔬菜。

就比如:梅干菜炒粉丝,梅干菜烧土豆,梅干菜炒鸡蛋,梅干菜焖饭,梅干菜炒豆干,梅干菜辣椒酱,梅干菜糖包子,梅干菜干煸四季豆,梅干菜黄金蛋炒饭,梅干菜烧鲜笋片等。

这些菜,阿婆都会做,而且做得都好吃!

可惜现在什么都没有,做不成了。不然的话,阿婆一定请你去家里好好吃一顿,让你吃个过瘾。”

老太太承了林知希妈妈的人情,她又是个知恩图报的,每天都想着找机会回报一下。林妈妈不给她机会,她也只能对林知希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林知希虽然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妈妈送了老太太多少东西,但老太太的热情觉得是发自真心的,这一点她能看出来。

面对这么大年纪的老太太,她也只能说道:“杨奶奶,改天我一定去你家里尝尝你做得梅干菜,今天就算了。等会儿我和妈妈还要出去一趟,可能顾不上,只能以后再说了。”

“没事的,该忙你就出去忙,阿婆做好之后给你留着,你晚上再吃也是一样的。”

说完这句话,老太太也不再耽误林知希的时间,摆了摆手就继续下楼了。

今天是周日,各家各户的人都闲在家里,走廊上到处都是人,有的是大人在收拾东西,也有小孩子在打闹,本来就放满杂物的走廊变得更加拥挤。

林知希不在耽误时间,嘴上和众人打着招呼,脚步不停,继续往家走。

走到家门口,她被对门的陈婶子给拦了下来,陈婶子紧紧拉住她的手,眼睛不时的瞟向她手里的布兜,“知希,你这有半个月没来了吧?我和你家住对门,对你妈妈的情况最了解了,你妈妈已经有一周没吃过荤腥了。”

对门的陈婶子是个大喇叭,喜欢打听事,而且还会到处宣传,林知希不是很喜欢这个人,就算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让她知道。

林知希淡淡的应付道:“每个月的肉票越来越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别说一个星期不沾荤腥,很多人家一个月不沾荤腥也是常有的事。

我妈这个人你是知道的,过日子一向精打细算,哪里舍得动不动就吃肉,就算家里有,肯定也是省下来,留给她几个孙子孙女吃。”

“你妈妈跟别人可不一样,她有你这么一个有本事又孝顺的女儿,哪能和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一样过苦日子。

你家的岳教授那么大的本事,随便开几张康复粉票,虽说比不上肉票,但补充营养还是没问题的。”

陈婶子这句话一说也就暴露了她的目的,原来是打的康复粉票的主意。

康复粉的推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现在的管理和使用越来越规范了。

现在的康复粉已经不在医院里领取,而是由医生开具康复粉票,病人拿着手里的票去专门的定点地方领取。

林知希听出了她的意思,也就不会给她继续往下说的机会,“我们家岳教授是个死脑筋,现在周围的亲戚朋友都说他六亲不认,他从来都不给病人开具康复粉票,他说自己看的是大病这些小病不要来找他,他没时间操这份闲心。

就因为他太较真,谁的面子都不给,他的好多同学和朋友就因为这件事已经不和我们家来往了。”

“原来岳教授是这么严厉的一个人,我看他说话慢声细语的,还以为是个和善人。”

陈婶子看到林知希笑眯眯的样子,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开口的机会,便口风一转称赞道:

“不过严厉一点也没错,当领导的就得严厉一点,要是一点原则性都没有,那岂不是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

陈玉凤已经在屋里听到了女儿的说话声,也没往外走,直接在屋里喊道:“是知希来了吗?”

“陈婶子,我妈喊我了,不和你多说,我进去了。”

陈婶子盯着林知希手中装的满满当当的布袋,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可惜看不到里面有什么,这让她很是遗憾。

看到女儿又拎着满满一兜子东西走进来,陈玉凤埋怨的说道:

“上次不是跟你说了,再回娘家不要带这么多东西了,就算不空着手,稍微拿上一两样也就够了。

哪有人跟你似的,每次回娘家都装的大包小包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把婆家的东西都给搬空了。”

“别人又不知道我兜里到底装了点什么,他们想说就让他们说去吧。红眼病的人,什么时候都有,咱自己过日子,哪能管得了那么多。”

林知希已经不是刚结婚时的那个天真小姑娘了,在岳文轩的教导下,她已经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以前她或许还会在意一下别人的眼光,但现在已经有了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

“这句话你倒是说对了,对门的老陈就是个红眼病,每次你回娘家,等你走了之后都要进屋打听打听。

以前我看她们家孩子多,三不五时的还会送她一点东西,多少也能帮她一点。

但这个人不懂感恩,她就是那种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的人,看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干脆什么东西都不给她了。

你以后也少和她打交道,能躲还是尽量躲着点。”

林知希说道:“打从咱家搬过来那天开始,我就很少和她说话。

陈婶子那一对三角眼,看着就不像个好人,我这个人向来以貌取人,这样的人,我是不会和他打交道的。”

陈玉凤在女儿的手臂上轻轻拍了一下,“哪有你这么编排人的?老陈长得是有点凶,你心里清楚就好了,要是让人听到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说话这么小声,她要是都能听到,那不成了顺风耳?

她要是有这个本事,在咱们厂里当工人,那不是屈才了,早就被人给请走了。”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林知希转回头看了对门一眼,还是转移了话题,“妈,我这次回家可是给你准备了一份大礼,你猜猜是什么?”

“不是又给我拿了一大块儿腊肉吧?家里有了好东西,你也不要总往我这儿送。文轩的奶奶都多大年纪了,家里有点好东西,还是要先想着老人。

我身体条件这么好,只要不饿着,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林知希嘿嘿一笑,“妈你猜的可真准,今天我还真给你带来了一块腊肉,足足有四五斤。

这是我孝敬给你,专门让你补身体的,你可千万别送人,不然的话,那就白瞎了我这一番孝心了。”

“文轩娶了你这么一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媳妇,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后悔了?”

“你姑爷大方着呢,他是办大事的人,这么一点小事,我做主就行了,他哪里会在意。”林知希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你不是说反省一下,竟然还得意上了。我这一辈子过日子精打细算的,也不知道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一个大手大脚的丫头来。

你和文轩的心意,我知道了。腊肉难得,我尽量不送人,尽量都吃到自己肚子里去,这样你总该满意了吧?”

林知希抱着老妈的胳膊,“这还差不多,你有一个大手大脚的女儿就够了,您可千万别受我影响,也随便把家里的东西送人。”

“得亏你送的是腊肉,能留着慢慢吃,要是送的鲜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才能偷偷吃掉,不让别人发觉。

你对门的陈婶子不但是个顺风耳,还有个狗鼻子。

每次炒菜放点肉,就算我把炉子搬到家里来,也总会被她闻见味儿找过来。

后来我烦的不行,再也不送给她任何东西,她这才收敛了一点。”

林知希对老妈的遭遇深表同情,“我们家的对门是文轩的好朋友,有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帮我们家遮掩一下,我倒是没这方面的烦恼。

要不你下回想吃肉的时候,半夜里把炉子拎进屋,应该就不会被人发现了。”

“这倒也是个办法,说不定还真能用到,就是有点费煤。”

想到上楼的时候遇到的杨奶奶,林知希说道:“今天碰到楼上的杨奶奶,她对我太热情了,还说要做梅干菜烤饼给我吃,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您这是给她送了多少东西?老人家的那股热情劲儿,实在是让我难以承受。”

“还真没给她送多少东西,总共也就三次,而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次是半兜子干菜叶,一次是两斤萝卜干,还有就是刚送给她的两把梅干菜了。”

不等女儿继续询问,陈玉凤就主动解释道:“杨阿婆的日子过得挺难,她的两个儿子都去支援国家建设了,家里的孩子又多,她总是把自己的口粮省给孩子们吃,老太太都这么大年纪了,哪里受得了?

老太太走路都没力气了,我看了不落忍,也就想着顺便帮一帮。

都在一栋楼里住着,有点什么动作,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也不敢帮的太多,只能送点东西聊表心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