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也先的死,朱祁钰并不感觉到意外,事实,当康国动乱的消息传来时,朱祁钰就已经意识到也先和他那个混蛋儿子,马就要死了,王复不会动手,因为王复从来不是一个以下克之人,但是那些已经无法安于现状的瓦刺人会杀死也先。
阿刺知院的两个儿子,并不能梳理清楚康国的乱局,甚至连王复也不能,只有大明可以。
为了使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凌驾于社会之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阶级之间的冲突。
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就是朝廷。
这是朝廷诞生的根本原因,而王复并不拥有这样的力量,也先也不曾拥有,阿失台吉不曾拥有,阿刺知院的两个儿子不曾拥有,在寰宇之下,大明拥有这种力量。
就是那股凌驾于社会之的力量。
在通过鸽路收到了王复的请兵靖安的奏疏之后,朝廷立刻开始了讨论出兵事宜,事实这次出兵早已在大明的廷议范围之内,虽然也先的尸体已经正在拉回京师,但是康国不稳定,是大明无法接受的。
如果说琉球是海的万国海梁,那么康国,撒马尔罕,就是陆的十字路口,无论如何,大明无法接受陆丝绸之路断绝,那样会极大的增加西域、甘肃、陕西、河套的供养成本,所以出兵理所当然,但是出兵扫荡之后,如何安置康国,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康国,真的太远了。
尤其是对于大明而言,大明的京师在北衙,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在北衙,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在南衙和松江府,统治成本会随着距离的增大,呈现指数倍的增长,这也是为何正统年间麓川、兀良哈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通过官道驿路、驰道、鸽路、针路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但是对于大明而言,统治撒马尔罕,仍然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所以,在大明出兵扫清康国动乱之后,将康国纳入四方之地,是大明想要做而不能的事儿,就像现在的旧港宣慰司,依旧是李成武作为海外总督,所以康国只能是六合之地。
那么六合之地,就有六合之地的册封方式,康国公国公府、康宫、咨政第一院、咨政第二院,但是军队、外交应该由大明掌管。
而这次出兵撒马尔罕,路途之遥远,超过了历来大明动武的极限,从京师出发到阿拉山口镇西关要长达七千多里,再从镇西关到撒马尔罕,要三千多里,这是一个万里征程。
按照大明军日行三十里为标准,走到撒马尔罕就需要一年的时间。
如此长途跋涉,如此漫长的征伐,对于大明而言,京营倾巢而出并不合理。
最后由昌平侯杨俊率领四威团营,朱仪、孙镗、刘安、赵辅、张懋等为参将,由户部左侍郎马昂总督军务,巡按御史柯潜、张鹏、余子俊等人为参赞军务,太监卢永、陈瑄等为监军,共计八万人,前往康国,帮助康国公所请,靖安国内。
朱祁钰朱批了这个决议,在收到了王复请援军的奏疏后的三个月之后,大明军开始起程。
在征伐之时,朱祁钰想要南巡的打算,再次中断,至少要等到杨俊回到镇西关之后,才能继续南巡之事。陛下,太子来了。兴安小心的禀报着,太子似乎有事求见,兴安也没敢多问。
宣。
朱见澄并没有臣工一样在聚贤阁殿外候着,而是在御书房的门口,等到小黄门传达了陛下的敕谕之后,朱见澄走进了御书房内,他颇为恭顺的俯首说道:参见父皇,父皇圣躬安否。
安,坐,怎么了?朱祁钰
示意朱见澄坐下说话,这里是御书房,不是后院,也不是泰安宫,显然,朱见澄是以太子身份跟皇帝说话,而不是儿子。
儿臣对王学士教授的内容颇为不解。朱见澄面色疑惑的说道:王学士讲孟子梁惠王章句。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孟子问:杀人用杖或者刀刃,有什么区别吗?梁惠王答曰:没有。孟子再问:杀人用刀刃或者政令,有什么区别吗?梁惠王再答曰:没有。
孟子说:庖厨有新鲜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壮硕的马,老百姓却面带饥色,路躺着饿死的人,这不就等同于梁惠王带领野兽在吃人吗?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作为天子、作为朝廷、作为肉食者,实行政策,却是带着野兽一起吃人,又怎么配做天子、朝廷和青天大老爷呢。
朱祁钰认真回想了下,笑着问道:孟子劝梁惠王仁恕之道,这有什么错的地方吗?
朱见澄有些坐立不安的说道:但是,胡老师父在的时候,他也讲过这段,他却告诉孩儿这想要肉食者们不吃人,作为皇帝就要凶狠起来,肉食者们一旦吃人,就立刻吃掉这些不守规矩的家伙,这样一来,杀鸡儆猴,就算是肉食者吃人,他们也不敢明晃晃的吃。胡老师父说,这也是仁恕之道。
朱祁钰看着朱见澄,仔细琢磨了下这两种仁恕之道,笑着问道:那作为太子,储君,日后的皇帝,你认为该怎么做呢?
朱见澄犹豫了很久,才试探性的说道:儿臣认为孟子说的没错,天子和朝廷,不能带着肉食者一起吃人,但是孟子没给出办法来,胡老师父说的是办法,王学士说要天子修德行,亿兆瞻仰以为则而行之。按照王学士的说法,作为天子只要修德行,就足够了,天下人人效仿,道理很好,逻辑也很通顺,但是儿臣以为没用…
朱祁钰看着朱见澄继续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没用呢?
朱见澄颇为认真的说道: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他们的德行、他们的言谈流传干古,但是就连衍圣公一系都无法遵循他们的德行和道理,儿臣不觉得用道德可以真的感化人心,还是要付诸于行动才是。朱祁钰颇为满意的说道:澄儿啊,你已经理解了儒皮法骨这四个字了。
朱祁钰不由得想起了汉宣帝教育太子时说的那句乱我汉家者,太子也,后来汉元帝果然误了汉家江山。而朱见澄在胡濙的培养下,终究是明白了世间很多的道理,那时候,他虽然不懂,但是他认真的记下,日后遇到了事儿,自然就明白了。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所以我很疑惑是胡老师父说得对,还是王学士说得对。朱见澄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他这一换老师,被教的有些懵。
朱祁钰看着朱见澄颇为笃定的说道:你已经有答案了,你叫胡老师父是老师父,你叫王学士是学士。胡濙说的那些话,的确足够的残忍,已经在朱见澄的内心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烙印已经影响到了朱见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谢父皇解惑。朱见澄听闻,也是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内心早有答案,只是需要父亲确认一遍。朱祁钰看着朱见澄说道:从明天起,跟随朕一起去京营操阅军马,作为大明天子,没有军事天赋那是老天爷不肯赏,但是骑马弓射火铳,还是要掌握的。你自己要小心些,当初李承乾就是因为骑射摔折了腿,后来性格变得乖张了起来,小心有人对你下手。
朱祁钰对儿子讲话,就没有那么多云里雾里的话,直截了当,告诉他,太子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现在朱见澄有了亲弟弟,那也是嫡子,大明第二顺位继承人,当旧党们发现无法改变太子根深蒂固的三观时,会做出何等疯狂的事儿呢?
朱见澄站起来,看着父亲,挺直了胸膛说道:胡老师父在的时候,跟儿臣解释过父亲为何不肯移宫住在皇宫里的原因,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历代太子不好做,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是第一要务。
朱见澄走了,朱祁钰看着朱见澄的背影笑了笑,继续批阅着冗杂的奏疏。
挂职左都御史正三品,总督南京粮储轩輗再次书乞骸骨,朱祁钰仍然不准,轩輗是个极为清廉的官员,如果不是海刚峰海瑞,轩輗就是大明第一廉臣,总督钱粮十二年,从未出过一丝的纰漏。
轩輗任之时行礼之后一个竹箱,号称一簏居士,那时朱祁钰还以为他在作秀,结果这十二年来,这一簏居士,还是一簏居士,不肯贪墨分毫,朝廷给的正三品俸禄,也的确够他一家所用。
江南钱粮是大明的命脉,是计省重点稽查对象,是反贪司的重点反腐对象,王翱、计省盯了十余年,愣是没找出一点问题。
不准致仕的同时,朱祁钰追赠轩輗父亲轩贵为资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母亲刘氏、继母张氏为夫人,这份圣旨,用的是江宁织造圣旨专用的提花五彩锦,织祥云纹、景泰之宝骑缝盖章,正经的圣旨之外,还有一堆的恩赐,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头功牌,赐给了轩輗。能让大明皇帝拿出提花五彩锦做裱,显然轩輗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这冗杂的奏疏里,让朱祁钰颇为不满的是有人弹劾袁彬,弹劾的理由是袁彬通倭不忠,事儿还是当年那些事儿,主要是袁彬迤北保护稽戾王为引,袁彬在濑户内海搞国中国为佐,弹劾袁彬通倭,对陛下不忠。
通倭可是个大罪名,真的要扣帽子,唐兴是最通倭的那个。
朱祁钰专门让兴安、卢忠去查了下到底是何事儿,才发现,是袁彬拦了一些人的财路。
袁彬的山野袁公方,在倭国占据了三大银山,每年的倭银,直接输送到了国帑和内帑,导致大明海商,贩卖货物到倭国,连倭银都取不到,只能换硫磺、倭女、铜等物。
朕刚刚立下了规矩要流放天山以北镇西关,瞧瞧,这就有人撞来了。朱祁钰拿着奏疏对着兴安说道:吏部尚书王翱可是盯着他呢,他还奏疏,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广西右布政王宇,浙江台州府宁海人,其家族世代为海商,王宇这道奏疏显然是朝廷不应该,与民争利,的延展,大明很大,朱祁钰能容得下批评的声音,若是就这一道奏疏,朱祁钰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关键是这个王宇是个贪官,已经被王翱给盯了。广西闹出了攻破州县的民变,已经被广西总兵官泰宁候陈泾、广东总兵官欧信,联手平定。
两广巡抚叶盛、广西佥都御史吴祯节都通过了反贪司的稽查,这个右布政王宇却没有,王宇纵容自己的侄子王寿看管广西官库,计省审查之时,王寿不敢火龙烧仓为了平仓横征暴敛,导致了苗民生变。
这件事,还是在广西修平陆运河的巡河总督徐有贞督办。
王宇斩首示众,家眷包括王寿在内,流放镇西关是朱祁钰对这次民变的最后处置结果,目前三法司已经通过气儿了,缇骑正在前往广西进行查补,拘捕王宇、王寿等要犯,等到查补结束,再拿到廷议廷推后处斩。这一来二去,至少要一年的功夫,这是大明体制僵化的体现,但也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按照刑部尚书俞士悦的看法,犯罪事实清楚,人赃俱获,徐有贞从王寿家中翻出了近五十万银来,砍十次都够了,但是皇帝坚持不能办黄纸案、白纸案,要办驾贴案,俞士悦只能走程序,让王宇在牢里多活一年。于谦对这个案子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头总督南京粮储轩輗刚刚表现出文人的气节来,给文人们好好的长了长脸,这边右
布政王宇就搞出五十万贪腐的大案来,陛下心中对文臣的疙瘩稍微松一点,王宇这又给紧回去了。
属实是该死。
苗民叛变俘虏中,有一批阉割的苗民名单要入宫,朱祁钰本来打算直接朱批,忽然看到了一个人名,将其单独圈了出来说道:这个广西桂平县大藤峡人汪直,送到沂王府去,给沂王做大伴。
汪直,明宪宗朱见深的亲密战友、威宁伯王越的好友、西厂厂公、健全武举制、主持成化犁庭、久镇辽东,是大明为数不多拥有军事天赋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