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 历史小说 > 晚唐浮生 > 第六章 后备

烈日之下,操练不停。

一队士兵上前,小步快跑着。角声突然一响,人人拈弓搭箭。

离弦之箭飞出,远远地落在远处的草人之上。

如此重复,直到击钲声响起,士兵们才停下脚步,换换收拢列阵。

朱叔宗举步上前,挨个草人查看。

他看得非常仔细,每个草靶都插了羽箭的落点部位。

国朝军中考核,箭术第一,比什么都重要,人人要会射箭,毕竟没有专职的弓手队伍。

行进间射草人,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科目,考验的是军士们在运功情况下射击的精准度和速度。

战场之上,情况复杂,不是什么时候都会给你原地射击的机会那个考核也有,长垛静射是也。。

“不是很好!”朱叔宗面无表情地回到了高台上,对一众教练使说道:“昔年大帅掌铁林都,于晋阳杀叛将贺公雅,麾下来自河阳、昭义镇的老卒翻墙而下,抬手便射。射完前冲,再准无比,箭箭咬肉。现在是什么样子?”

教练使们无语。当年那都是老兵,有人见仗十几次了,杀人就和穿衣吃饭一样寻常。眼前这些都是招募的新兵,训练才一年能比么?

一个好的弓手,没三五年培养得出来?更何况这个弓手不可能一直练弓他还要练枪槊这类基础武艺短兵器也要学会一种。此外特殊武器比如长柄斧、钩镰枪、狼牙棒、陌刀、重剑之类,要挑一样学会勤练不辍。

说白了,国朝军士没有分类,要学的技能太多培养起来周期太长。

其实各藩镇打到现在,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后备兵源不足的问题。不是人不够,是技艺合格的军士不够。

打仗消耗的速度,肯定比你培养快啊。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人从地里招募过来,让他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熟悉金鼓旗帜,会与袍泽们一起列几个常用的军阵差不多就要花一年时间,这还是在土团乡夫们已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达到的。

所以藩镇将帅们在衙兵大量消耗之后,都优先选择州兵补充,州兵不够,再补县镇兵县镇兵也消耗完了只能补土团乡夫了。

灵夏十五州大约有三万州兵无县镇兵,这个后备兵源其实是不太够的。

但邵大帅经常下令从属、附庸藩镇、草原各部拣选精壮送过来,这也是一大补充来源。

战场上收编的降兵也会甄别使用。

这便是夏军兵力的三大来源至今就是靠这个体系运转的。

不过随着战争烈度越来越高,再不是以前在西北小打小闹那种了,消耗变得非常剧烈,自己培养的比例就变得越来越大。

数月前都教练使衙门遣人送了一万新兵到河中步骑皆有主要是为了补充各部衙兵战损,这批人就是朔方镇自己“原汁原味”培养的,训练了数年之久。

那一万人送走后都教练使衙门就还剩一万在训“半成品”了,于是又紧急招募了一万新兵,分成三批,按不同的进度展开训练。

这支在训军队号“续备军”,一个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罢废的番号。

两万在训人员中,五千人已经开始接触行进间射草人这类高级科目,五千人还在进行基础的枪术、刀术训练,一万人才刚刚熟悉军中规矩,操练过几次队列。

两万新兵年龄都不大,普遍在二十以内,大部分就只有1618岁,属于邵树德出镇夏州之前出生的人。蕃人、汉人皆有,本地人、外地人掺杂。

他们的童年过得比较辛苦,稍大一些后,日子渐有起色,到了长身体的阶段,生活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从军之时,家中甚至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是幸运的,因为在少年时代能吃饱饭了,但又是不幸的,因为比他们晚出生十年的人生活要更好,打小就能吃奶,时不时还能吃点肉,长成后身体会比他们更强健高大。

这批人的忠心没有任何问题,在进入军队这个大染缸之前,也谈不上跋扈嚣张,顶多受社会风气影响,有些许苗头罢了是的,就是社会风气,任何一项制度,都必须考虑社会风气或者说共识,贸然移植宋、明、清管理军队的制度,来约束此时的大头兵,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制度,终究是靠人来执行的。风气如此,便是再纯洁的人,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武夫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说严格要求不准张口闭口造反,人家凭什么听你的?军营之中,风气就这样,大伙平日里就在谈论哪个军官好,哪个军官不好,要不要砍死他之类。潜移默化之中,啥也不懂的“萌新”、“小白”也会变成跋扈武夫。

风气的改变,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能行的,也不是靠制度就能约束的。这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社会共识的改变,即大家认识到这样不行,对所有人都没好处,有这个共识,风气才会得到改变。而不是某人振臂一呼,说执行个什么制度,几年内军中立马纯洁,能对抗全社会风气的污染,维持自己内部的小纯洁圈子,执行制度的军官们一个个和政委一样,充分理解主官的意思,彻底维护主官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心,靠嘴皮子说服跋扈武夫们手武夫们手里的刀子。

最忠心的武学生,都做不到毫无私心,惟命是从,遑论旧军官了。

夏军目前的风气,与宣武军一样,算是相对听话,相对纯洁的。这种风气是军队组建的历史、社会大环境、主帅的个人意志、军官团队的私心、底层武夫自身的利益以及制度约束各种条件下达到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往哪个方向走,全看各方博弈的结果。

你迁就军士,那就朝五代十国那种跋扈到极点的武夫方向走,你拉住点缰绳,他们或许就会朝恭顺一点的方向走。这就是博弈,没那么简单,也不是短期内能见到功效的。

“这五千人,还得练一年。”朱叔宗毫不犹豫地说道:“不合格的军士,我没脸送给大帅。若有大战,便从州兵里补充吧。”

“都头,当初组建镇国军,各州州兵被抽调得厉害,这几年补充也比较缓慢,再抽州兵,会不会不太合适?”有人问道。

“也是。”朱叔宗想了想,便说道:“或许可以让河西、青唐诸部酋豪献背嵬若干。这些人技艺都不错,只要军中粗粗整训,便可上阵厮杀。就这么着吧,反正兵不练好了,便是大帅亲自来催,我也不放人。各军军使若来打听,你们也这般说,不要客气。”

众人听了暗自腹诽。

你家女儿是夏王亲自选中的长媳,将来开国,便是太子妃乃至皇后,你敢这么说,我们怎么敢?混到都教练使衙门的人,都是没啥门路的,如何能得罪那些大将?

“都去校场忙活吧,给我狠狠操练。如今肉奶管够,不要怕他们练不动,去吧!”

“谨遵都头之命。”诸教练使纷纷散去。

给手下们下完命令后,朱叔宗下了高台,骑着一匹马,沿着宽阔的校场慢行,仔细看着军士们操练。

“出枪这么慢,若是战阵搏杀,你已经死了知道吗?”

“声音怎么这么小?没吃饱饭?”

“你怎地每次都刺人胸口?若他着甲,你刺得穿吗?”

“你这枪术有几分火候了,但还不够。保义军王将军,临阵搏杀,吼声如雷,每每刺中贼人喉咙,从无失手,你还得多练。”

“呦呵,看来投军前练过啊,但不可自矜。大王有言,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宝剑随身藏,列阵搏杀之时,贼兵着甲,浑身只有几处无遮护,你要保证回回刺进去,稳、准、狠、快,武艺便到家了。”

“你这用刀之法不对,给我出来,单练劈砍百下。”

“今日教你们如何在临战前快速上弓弦,兼校准步弓,一个个都听仔细了。”

……

训练场上,教练使、教谕、助教、驱使官们走来走去,嘶吼不断。

这是一个藩镇军队真正的根基,也是长期维持战斗力的基础。

培养一个合格的士兵不容易,代价巨大,周期漫长。但征战之时,也许一天之内就能损失几万精锐主力,往往让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成为笑话。

但这事还得做,还得扩大规模。

如今镇内粮肉奶产量大增,可以支撑更大规模的新兵训练了。

续备军,或许可以扩编至五万人,每年输送一万技艺合格的新兵,补充战损。

如此,长期拉锯之下,敌人一定撑不住,只能龟缩守城。利用地形、城池的优势,来抵消他的军士个人素质方面的差距。

“都头,有牒文传来。”一名文吏匆匆赶到朱叔宗身侧,禀报道。

朱叔宗接过公函,拆开后看了一下。

原来是飞龙军久经征战,损失较大。而且邵树德发现原本组建时,夹杂了太多阴山诸部蕃人,素质太差,这次补了不少新兵,勉强将编制完善,但他又想扩编至万人,让朱叔宗挑两千会骑马、技艺合格的新兵送过去。冬日大河上冻之后,飞龙军以战代练,南下袭扰洛、郑、滑诸州。

“简直”朱叔宗刚想骂娘,又看到最后一行,邵树德打算在腊月置酒招待诸将佐,让朱叔宗把女儿也带过去,王妃有诸般赏赐云云,便生生忍住了。

“你一会去找胡教练使,让他挑两千会骑马的好手,送往安邑。”说这话时,朱叔宗微微有些脸红。

于是他又补充了一句:“大帅要遣飞龙军出战,军令如山,我等敢不从命!”

“遵命!”文吏面无表情,告退离去。

朱叔宗看了看热火朝天的训练场,琢磨着一会该行文安邑了,扩编续备军,已经迫在眉睫。

方才牒文中还提到一事,河洛经略使李唐宾亲自督战,猛攻硖石堡,已经克复。

战事之惨烈,让人震惊。光被李唐宾亲手斩杀的诸军将校、蕃部酋豪就不下二十人。攻占此地后,诸军一鼓作气,连下缺门、白超垒,进抵新安县城下,但兵锋已钝,只能暂时回撤,筑寨固守。

又得补充战损了,但应该不是从续备军这里想办法,而是附庸藩镇兵马,比如华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