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干活一起下工,村里人都认为这样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人多力量大,还热闹。
干什么都一起,多热闹啊,不象干自己家的活,一天到晚的活不做完,晚上觉都睡不着。
哪象现在,想休息就休息,只要不太过分,被村长和记分员抓住,就没问题。
粮食到该分的时候就会分,再怎么样基本粮是有的。总之饿不死人就行了,都想着我不做别人会做啊!
一个村里总会有几个懒人、滑头,这些人想着自己偷点懒有什么关系,总会有人去做的,那他做不做都无所谓了。
总想干最少的活,记最多的工分,这就是几个懒人、滑头最想要的,话说这样的好事谁都想要。可真要都那么做,结果会怎么样呢?
白天李小玉兄妹四个和李妈,一起上地里挣工分。虽然李小玉只能挣两个工分,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斑竹林的水稻,都是在八月底收割完。今年因下种时遇上倒春寒,致使收割的时间延后半个月。
九月一日,新的一学期开始。李小玉征得任老师的同意,继续回家呆着,只在期中和期末的时候,来学校参加考试。
离开学校前,她到初三一班找李承继,一出现在门口就被何志文发现。
“承继,小妹找你来了。”正在看书的李承继听到喊声,抬头看教室外面,小妹在对他招手。
“小妹,有什么事吗?你不是应该回家了吗?”
“二哥,你在学校一定要看好三哥,你们都不要去出风头,有危险的事不要去做。别问为什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小玉没有明确地告诉二哥,到时候他自然会明白,她只想回去守着自己家那一亩三分地。
回家后,她将家里收刮一通,吃的、穿的、用的统统收进自己住的厢房,再收进空间里。
李妈见她在家里四处收刮,很是不解,想问个明白,却被李父拦住。
“雪花,让小玉儿去做,你跟我进屋去,我会告诉你实情。”李父把李妈拉进里屋,关上门小声地跟她解释原因。
李妈听得心里狂跳不止,她此时宁愿自己什么都没听到,什么都不知道。
她呆呆地坐在床边,两眼无神地看着墙面,不知道在想什么?李父决定让她在屋里好好想想,想明白了就能接受了。即使不明白也得接受,现实就在眼前。
李父去打开仓房门,让小女儿收起里面大部分的东西,外面留够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就行。
李爷爷见父女俩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收拾,忍不住好奇地问小儿子。
“你们俩这是在干啥呢?在家里整得动静这么大。”
“爸,你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有,借我用用,以后还你。”李父只能对老父亲撒谎,知道得越少越好,年纪那么大的人只怕是受不住。
“想要啥,我那还有点好酒和点心,你妈在老大家,你赶紧地跟我去拿,别让她知道了,免得到时候又闹。”
李父看一眼院坝,外面没有人,应该在屋里。跟老父亲进堂屋,李爷爷打开他收藏东西的箱子,让李父自己选。
老爷子的东西还不少,酒、点心、糖果、新衣服,都放在一起。李父见状一把抱起箱子:“爸,都借给我用用,等我有了再还你。”
“儿子,你把酒给我留一瓶啊,其它的你全拿走都行。”
“爸,是你说的借我用用的,怎么能反悔呢?”李父抱起箱子几步跨出堂屋,李爷爷只能摇头:得,啥都没了,谁也不用惦记了!
“小玉儿,快把你爷爷的东西收起来,他要是问起,你就说啥也不知道。”李父把箱子抱到东厢交给李小玉。
家里留下的都是一些旧的和不打眼的东西,一如回到李小玉刚重生回来时的样子。
谁知道到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不能将家人置于危险的境地。
在里屋呆了好大一会儿的李妈终于醒悟,娘家还没通知到,她得回娘家一趟。
“我现在要回娘家一趟,必须告诉他们一声,让他们有个准备也好啊!”李妈对李父道。
“你到不了娘家,天就黑了,明天去吧!”李父劝道。
“不行,必须得回去,我怕晚了来不及!”
李父只得同意,他和李妈一起去杜家。路上骑自行车能快点,带上手电筒,晚上还得连夜赶回来。
九月中旬,全面提倡建‘土高炉’,一时之间‘土高炉’遍地开花,工厂、学校、农村掀起股全民炼钢热潮。
鸭池公社的‘土高炉’建在老鹰山脚下,各个村的壮劳力全部抽调去支援‘土高炉’运转。
厨房里灶上,两个张着黑嘴的灶口,似在嘲笑:看你拿什么煮饭?
灶上是没办法做饭了,还有一个瓦罐,只能在院坝里,用石头简单地搭一个灶来煮稀饭。
无奈之下只能煮菜稀饭,李小玉让爷爷看着火,她去自留地揪几片菜叶子回来,总得把晚饭对付过去吧!
下班回家的李父,见小女儿在院坝里煮饭,就知道家里有搜铁队的人来过。这件事情他在上班的时候就听人说了。